缺水易疲勞、頭痛!破解喝水6大迷思 專家:不是口渴才喝

缺水易疲勞、頭痛!破解喝水6大迷思 專家:不是口渴才喝

TVBS新聞網 2025-07-10 14:46

研究顯示,美國近半數成年人每日飲水量未達建議標準,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健康問題。紐約市整合醫學醫師柯恩(Dana Cohen)指出,慢性缺水會引發疲勞、頭痛等症狀。《國家地理雜誌》揭露了關於喝水的六大迷思,顛覆了人們對喝水的既定印象,包括許多人深信「每天要喝兩公升水」(8杯水)的迷思,並澄清了咖啡、茶不會導致脫水。



誤解1:每天要喝2公升水

聖地牙哥營養專家巴齊連(Wendy Bazilian)表示,許多人深信「每日兩公升水」的說法,但實際上,每個人的補水需求都不同,會受到體型、活動量和環境等因素影響。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建議,女性每日應攝取2.7公升水(11.5杯水),男性則為3.7公升(15.5杯水),才能維持身體機能,但這也包含食物中的水分。

在炎熱潮濕的夏季,人體會透過呼吸和皮膚蒸發流失水分,即使沒有明顯流汗,也需要增加飲水量。因此,每次在戶外活動或運動一小時,就應額外補充至少約473毫升的水分。



誤解2:口渴才應該喝水

巴齊連提醒,口渴並非可靠的補水指標,當覺得喉嚨乾時,往往代表已經有輕微脫水的狀況,輕微脫水也可能增加中暑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長者的口渴機制會變得較不敏感,更容易發生脫水。柯恩醫師表示,即使只是輕微脫水,也會影響身體和認知功能。

研究發現,成年男性輕微脫水會影響活力、情緒、短期記憶和注意力,但補充水分後,疲勞、情緒、反應時間和思考能力都能獲得改善。他還建議,觀察排尿頻率和尿液顏色,是判斷身體是否缺水的更好方法。理想情況下,人們在清醒時應每2到3小時排尿一次,尿液顏色應為透明或淡黃色。



誤解3:只有喝水才能補水

巴齊連表示,約有20%的液體攝取量來自食物,例如水果、蔬菜、湯品等。西瓜、小黃瓜、番茄、莓果、葡萄和綠葉蔬菜等夏季盛產的蔬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冰沙和冷湯也算在內。



誤解4:一次喝大量的水

一次性大量飲水,可能導致體內鈉含量過低,引發噁心、頭痛、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癲癇。因此他建議,少量多次地飲水,有助於身體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水分。



誤解5:咖啡和茶會讓你脫水

巴齊連強調,咖啡和茶也含有水分,可以算在每日的飲水量中,除非極大量飲用才可能產生利尿作用。氣泡水和一般飲用水一樣,都能夠補充水分。



誤解6:運動中應該喝運動飲料

運動營養師邦西(Leslie Bonci)表示,運動時是否需要飲用運動飲料,取決於運動時間、強度和環境。如果只是短時間散步或在涼爽的環境中運動不到一小時,喝水即可。但如果運動強度較高或時間超過一小時,最好補充含有電解質(鈉和鉀)的低糖電解質粉。運動前、中、後都要適時補充水分,才能維持最佳運動表現。

邦西建議,運動前一小時應飲用約591毫升的水,運動期間每20分鐘補充幾口水,運動後再額外補充約591毫升的水。

延伸閱讀:

咖啡與茶哪種喝多易中風?研究:這類茶最健康但「加牛奶秒破功」

陸13歲少女每晚喝手搖飲「牙齒被腐蝕」 醫勸:15分內喝完

頭脹痛、記性變差!檢查卻一切正常 醫揪「1病症」是元凶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

熱門文章
汗臭非汗味!體味突然變「這味道」 醫師示警:罹癌風險增!
汗臭非汗味!體味突然變「這味道」 醫師示警:罹癌風險增!

TVBS新聞網

影/百年交情一夕破局!台南西羅殿宣布與普濟殿斷交 王醮活動突爆衝突
影/百年交情一夕破局!台南西羅殿宣布與普濟殿斷交 王醮活動突爆衝突

記者爆料網

腎若不好,免疫和代謝功能就下降!中醫主任公開4種「補腎氣食物」,怕冷、腰膝痠軟就吃它
腎若不好,免疫和代謝功能就下降!中醫主任公開4種「補腎氣食物」,怕冷、腰膝痠軟就吃它

良醫健康網

震碎三觀!水逆前夕「道德淪喪無底限」 唐綺陽警告1事
震碎三觀!水逆前夕「道德淪喪無底限」 唐綺陽警告1事

TVBS新聞網

嘉義4連霸「特優里長」驚傳過世!前一晚仍忙颱風清運 傳奇60年大公開
嘉義4連霸「特優里長」驚傳過世!前一晚仍忙颱風清運 傳奇60年大公開

CTWANT

長期維他命B12缺乏! 恐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失智
長期維他命B12缺乏! 恐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失智

NOW健康

快訊/國民黨團提普發現金一萬元 立院三讀表決通過
快訊/國民黨團提普發現金一萬元 立院三讀表決通過

上報Up Media

60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