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
如果想要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原因與治療原則,首先必須知道皮膚的構造。皮膚是保護人體、對抗外界的第一道重要防線,一旦皮膚破皮,即便只是受到一點刺激也會覺得痛,甚至容易出血或流湯,外界的物質也會輕易跑進人體內。
正常的皮膚會呈現出,皮膚的上皮細胞猶如磚頭般整齊堆疊的堅固狀,然後縫隙間存在神經醯胺等,對保濕有重要功效的物質,宛如在磚塊之間塗上水泥,能加以支撐皮膚屏障。
異位性皮膚炎是因過敏發炎導致皮膚屏障被摧毀的狀態,特別是絲聚蛋白、神經醯胺等保濕成分不足時,導致原本整齊堆疊的皮膚磚塊崩塌。皮膚出現乾燥泛紅的發炎症狀,發癢讓人開始抓起皮膚,然後受到刺激的皮膚便因發炎逐漸惡化而陷入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說:異位性皮膚炎是因過敏發炎導致皮膚屏障被摧毀的狀態。
因此,為了保護受損的皮膚屏障並維持肌膚的水分,避免肌膚乾燥和持續做好保濕與清潔工作,才得以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與慢性化,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皮膚照護方式。
洗澡也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肌膚照護法,建議一天泡澡一次,或是以35度至37度的溫水淋浴15到20分鐘。洗澡時,應避免用搓澡巾等物品刺激肌膚;抹肥皂時,比起將肥皂抹在材質粗糙的浴巾上再直接搓拭身體,建議最好利用柔軟的海綿等物品事先搓出泡沫後,再用手輕輕塗抹在身體上。
肥皂建議使用弱酸性且帶有保濕功效的產品。洗澡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拍打身體以擦去水氣,洗好澡後的3分鐘內,在水分完全乾掉之前需盡快擦上保濕產品。使用保濕乳液既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環節中最重要的肌膚照護法,也是基礎治療法。
即使沒有進行其他治療,光是勤擦保濕產品,大部分的異位性皮膚炎也會獲得改善。保濕產品可根據水分含量分類為乳液、乳霜、軟膏等,可依據季節、膚質、使用部位等條件來挑選質地。
乳液型的保濕產品質地稀,夏季使用起來較方便;乳霜類的則是一年四季皆適用;冬季時根據膚況來看,軟膏類的保濕產品會更有效。如果要使用乳液型的保濕產品,建議外出前20到30分鐘使用,可以的話,最好挑選無香味、無色素等,刺激成分較少的保濕產品。
市面上推出的異位性皮膚炎保濕產品功能大同小異,比起省著用昂貴的產品,我更推薦購買價格合理的保濕產品,然後經常(一天擦3到5次以上,不用洗澡也可以擦)使用。
133異位性皮膚炎照護密碼
1:每天以35度至37度的溫水,泡澡或淋浴15分鐘到20分鐘,一天一次。
2:洗好澡後的3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
3:一天擦保濕產品3次以上。
發炎初期積極治療
避免暴露在誘因與惡化因素中的迴避療法與肌膚照護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基礎,但是發炎時,尤其是皮膚泛紅、發癢、流湯、增厚時,務必使用藥物儘速消炎。萬一沒有在初期壓下來,任憑皮膚發炎的話,過敏原會經由受損的皮膚屏障滲入,進而變成食物過敏、氣喘等其他過敏性疾病,並演變為皮膚色素沉澱、苔蘚化等慢性皮膚病變,這時便適用「發炎要及早且積極治療」(Hit early, Hit hard)的原則。當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炎症狀惡化時,必須使用藥物盡快且確實消炎才行。
異位性皮膚炎使用的藥物有塗抹型的局部類固醇、塗抹型的局部免疫抑制劑、抗組織胺藥劑、抗生素、全身性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免疫療法、光照治療、生物製劑療法等。
塗抹型的局部類固醇基本使用守則如下。
第一,遵照醫師處方用藥。如同所有醫藥品一樣,遵照專科醫師的處方適量用藥十分重要。所謂的「類固醇恐懼症」(steroid phobia)是指在使用類固醇之前便感到恐懼與害怕,是全世界的共通現象。
不過,局部類固醇依強度可分為7級,異位性皮膚炎主要使用的是強度5到7的弱效類固醇,通常會根據皮膚部位與發炎程度開處方藥,因此只要遵照專科醫師的指示適量用藥就不用擔心。
第二,塗抹型的類固醇不是保濕產品,因此只能用於皮膚病變的部位,不能用於沒有病變的部位。
第三,根據皮膚病變程度與身體部位使用不同種類的產品。專科醫師檢查後會開合適的處方藥,一般原則如下。臉部等皮膚又薄又脆弱的部位,會使用強度最弱的局部類固醇;手腳等皮膚偏厚的部位,會使用強度相對較強的局部類固醇;擦在頭皮或身體的情況下,乳液型態的產品較為適宜。
擦外用藥物時,隨意塗抹或強迫讓藥物滲入肌膚中的話,反而會因受傷而使症狀惡化,因此務必留意。
第四,應持續用藥,即使肉眼看得到的皮膚已經改善了,仍可能會發炎,因此切勿立即停止治療,持續照護才能避免復發。若要減少藥物劑量或停止用藥,也要向主治醫師諮詢。
擦類固醇軟膏時善用FTU
從直徑五毫米的藥膏軟管口徑中擠出一節成人食指指尖長度的外用藥,重量約為0.5公克,這就是FTU,稱為指尖單位(fingertip unit)。一FTU可以塗抹成人兩隻手掌左右的面積。
舉例來說,臉部面積相當於雙手手掌的面積,因此塗抹全臉所需的用量即為1FTU。如果要擦成人的全身,需要20個雙手手掌的面積(20FTU);如果要擦在孩童身上,10個(10FTU)就差不多了。
塗抹型局部免疫抑制劑的成分有普特皮(Tacrolimus)或膚樂得(pimecrolimus),用來代替局部類固醇,是藉由抑制免疫來消炎的治療藥物,它沒有長期使用局部類固醇藥物時會出現的副作用,主要用於臉部、頸部等敏感的肌膚部位。第一次擦的時候可能會有灼熱感,可以改用別的產品,或是過一陣子適應之後通常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抗組織胺藥劑雖然對於消除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炎症狀沒有太大效果,但是為了舒緩搔癢感還是會開處方藥。以前會有嗜睡、口乾舌燥、便祕等諸多副作用,近來問世的第二代抗組織胺藥劑幾乎沒有嗜睡或其他副作用。
此外,因細菌、病毒或真菌(黴菌)感染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情況下,分別會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真菌劑。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得太嚴重,導致它對其他藥物完全沒有反應的情況,或是需要快速見效的情況下,可以有限服用全身性類固醇或注射類固醇。
好處是它能迅速改善症狀,但是一旦減少或停止使用全身性類固醇藥劑,症狀可能就會惡化;長期持續使用的話,可能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因此務必在必要時刻有限度的使用。
治療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時會使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cyclosporine),環孢素是口服藥物,對孩童來說也很安全,所以被當作有效的治療藥劑使用。不過罕見的是,它可能會造成高血壓、腎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檢查,並且謹慎觀察與用藥。
如果過敏原塵蟎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可以考慮做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將塵蟎這類誘因過敏原少量注入體內,以誘導免疫耐受性(耐受性),日後接觸到誘因過敏原時讓人體不會產生反應的治療。主要使用在氣喘、過敏性鼻炎、蜂毒引起的過敏性反應等情況,但是條件允許的話,這也是對異位性皮膚炎有益的治療方式。
它有皮下注射療法與舌下免疫療法,而且至少需要3到5年的治療時間。針對部分重症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近來已研發出生物製劑,並於市面上販售。它的型態為注射劑,是介白素–4α受體拮抗劑,能阻斷跟過敏發炎有關的介白素–4和介白素–13的訊號。
除此之外,在設備齊全的醫院做光照治療也會有幫助。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過敏解方全書:你一直忍受的不適,其實是過敏。世界過敏組織指定、首爾九大權威醫生告訴你,如何預防與擺脫》
【本文由大是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