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自尊課
試著問問孩子:「如果要替自己打分數,你覺得是幾分呢?」
有些孩子會說一百分,有些孩子會說八十分;偶爾,也會出現零分或負分的答案。
舉例來說,當孩子與朋友吃飯吃到一半,突然打翻桌上的水時,會有什麼反應?多數孩子會向朋友道歉,並且拿衛生紙替朋友擦一擦,表示自己以後會注意些。然而,卻也有些孩子會自責、煩惱著「我為什麼這麼冒失?」、「我真的很笨手笨腳。」自尊感越低落,給自己的分數越低,只要一做錯事,就開始責備自己。
自尊感,是看待自己的觀點,也是尊重自己的力量,更是認為自己是討喜、珍貴存在的堅信。換句話說,就是自認是有價值且值得被愛的存在,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認為自身很珍貴的人,絕不會成癮於任何危險的事物。唯有不明白自己有多珍貴,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選擇。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你知道嗎?韓國的自殺率,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會員國平均值的三倍之多!自二○○○年以來,有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韓國持續寫下OECD 會員國中自殺率第一名的不光彩紀錄。根據統計廳的資料顯示,青少年死亡原因中的第一名就是「自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必須立刻聚焦於恢復子女自尊感的原因。
自尊感高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相當有價值。基於對自我能力的堅信,也會信賴自己的判斷,不會在面對多樣選擇時感到猶豫。萬一失敗了,會想辦法更確實地理解情況,並認為只要找出失敗原因就能解決問題,而不是自責、感覺挫折。
自尊感高,也有讓他人對自己抱持正面形象的意義;置身無法獨力解決的困境時,會很樂意向他人請求協助。正因坦誠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所以更能建立誠實、圓滿的人際關係。毋須特意觀察父母或老師的臉色,就可以清楚表達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世界感到有興趣,並認為自己可以完成許多事;享受挑戰新事物,即使面對充滿壓力的情況時,也會因為自信眼前的一切不會持續太久而順利克服。
相反的,自尊感低落的孩子,因為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所以總會在面對選擇時感到猶豫。失敗時,由於很難承認失敗,因此會開始怪罪他人,並推卸責任。有時寧願說謊逃避,也不願解決問題且容易選擇放棄。
此外,也會基於認為他人對自己懷抱惡意的想法,而不願向他人請求幫助。由於感覺他人總在批評或攻擊自己,因此經常表現出憤怒或具攻擊性的態度。再加上易於受他人的表情或反應影響,一旦他人臉色變得不好看,就會開始坐立難安。對世界抱持負面印象,認為這是個危險且難以存活的地方。面對新事物時,也會因為覺得危險、折磨,而刻意避開該事物或環境。面對充滿壓力的情況時,也會因為堅信眼前的一切會一直持續,而輕易放棄或遲疑。
自尊感與依附(attachment)存在極大關聯。所謂依附,指的是「教養者與嬰兒間的情感聯繫」。孩子在零至三歲時,與主要教養者間會出現多樣的互動,根據其互動方式,產生對自我與他人的表象。舉例來說,擁有「別人喜歡善良的人」的「他人表象者」,會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與愛,而只做善良的行為;擁有「我既沒有力量又不完美」的「自我表象者」,當面對困難時,往往會選擇迴避或依賴他人。
雖然依附在初期是形成自與父母的關係,但隨著與其他重要的人建立關係後,會再形成其他的依附。像是與祖父母、老師的關係,也都可能形成依附。如果大人能向孩子表現出一貫的態度與敏銳的反應,即使是在童年時期沒有形成依附的孩子,也能透過信任感形成穩定的依附。
孩子的自尊感,形成自他們重視對象的反應。為了讓孩子擁有正面的自我形象,父母敏銳的反應不可或缺。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這裡的「敏銳反應」,代表的是迅速察覺孩子的情緒與需求後,正確分析並給予適當反應的意思。孩子會使用多樣方法表達自己的內心,因此若想了解孩子的心,父母必須傾注關心,並敏銳地做出反應。需要注意孩子發出的各種訊號,意即隱藏於語言與非語言背後的情緒、想法、需求、行為的動機與目的。接著,再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需求,並提供機會讓他們解決自己所需。
我們常以為感覺憂鬱時會選擇睡覺,但有些孩子感覺憂鬱時,會變得懶散,甚至生氣;我們也以為感覺悲傷時會哭泣,但有些孩子感覺悲傷時,會吃特定食物或鬧脾氣;有些孩子會在感覺憤怒時大吼大叫,有些孩子卻會緊閉雙唇不發一語。想察覺孩子的情緒,需要的是專注地觀察。平常的時候,也可以做筆記幫助自己。如果能發現孩子的情緒與思考模式,往後就能做出更快速的對應。觀察,是了解孩子內心的基本。孩子的信號就像一塊塊拼圖,拼湊出越多,越容易預見全貌。為了正確感知孩子獨有的信號,必須專心觀察其表情與肢體語言、眼神、語氣等。如此一來,當孩子發出不同以往的信號時,才有辦法即刻察覺。
在韓國EBS 電視台播映的《Docuprime》中,哈佛大學教育系的教授約瑟芬・金(Josephine Kim)曾在「孩子的私生活篇」提到:
「自尊感是成功人生的必要因素,而自尊感的核心,就在於對自我價值的相信與自信。」
無論置身什麼狀況都懂得尊重自己的力量,正是自尊感。即使身處在極端競爭的社會,只要擁有高自尊感,也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如果想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價值,並相信自己的能力,父母與老師該怎麼做呢?當孩子犯錯或沒有達到父母的標準時,絕對不能對著他們生氣。懂得完整接納孩子的想法、情緒、需求,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光是好好聆聽孩子說話,已足夠令他們感覺受尊重。
某天,K有別於平常地板著臉坐在走廊上。偶然見到他這副模樣的我,停下腳步詢問他發生什麼事了。他說因為筆試成績變差,所以覺得很憂鬱。實際對話後,我才發現他真正煩惱的是其他事。原來他和女朋友交往三個月了,雖然很喜歡和女朋友約會,卻煩惱著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成績下滑的問題。說著自己就算去了圖書館也無法專心的他,深深嘆了口氣。
此時,如果說出「你就是因為那樣成績才變差的啊!」只會讓孩子閉嘴沉默。於是,我告訴他:
「看來你現在比較喜歡和女朋友待在一起吧?成績變差確實很令人擔心……心情一定很複雜吧?」
必須先完整接納孩子混亂的想法與情緒,再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青少年,是尤其感覺迷惘的時期。唯有經過深刻的煩惱,醒悟自己究竟是誰、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等問題後,才能形成健康的自我認同。
由於這是確立自我認同的時期,處理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同儕間的關係,是極為重要的事。我們必須留心觀察孩子是否適當地融入所屬的團體。當孩子的交友關係出現問題時,則必須好好尊重孩子的情緒,而非教訓他們「讀好你的書」。
有人說:「哪怕只有一個願意真心關懷孩子的大人,也能讓孩子改變。」父母與老師必須懷抱使命感,肯定自己眼前這個孩子的原有面貌。不要批評或判斷孩子此刻的模樣,而是學會展望他們成長後的未來樣貌,並且真心地支持、幫助孩子的自尊感健康茁壯。
專為媽媽設計的視線高度練習TIP
診斷孩子的自尊感指數
我家孩子的自尊感是什麼狀態?
請在適當的地方標記,並思考孩子需要的生活態度。
類型A
- 主動解決負責的事
- 願意對自己做過的事負責
- 即使失敗,也不易感到挫折
- 需要時,能自然地請求協助
- 對每件事都熱情積極
- 誠實表現自己的情緒
- 積極正面地提及自己本身
類型B
- 發生事情時,經常依賴他人
- 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
- 遭遇失敗時,無法擺脫挫折感
- 重視自己的想法與判斷容易受他人操控
- 無法輕易地請求協助
- 多採被動的態度
- 恐懼或不滿於表現自己的情緒
- 消極負面地提及自己本身
‧類型A 的標記數量過半時,表示自尊感偏高
‧類型 B 的標記數量過半時,表示自尊感偏低
本文摘自大好書屋《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啟動青春期孩子無限潛能》。
【更多資訊請上《日月文化集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