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能公平待人嗎?
其實我們都有潛意識的內隱偏見,
讓我們用教育的力量形塑更公平的世界。
你不一定是個種族主義者,
但你絕對深受內隱偏見的影響。
找出主導我們所見、所思、所做的內隱偏見,
一旦承認了恐懼與偏見的曲光鏡的存在,
我們就更能看清楚彼此。
「此書帶我們從科學觀點理解種族偏見如何在我們內心及整個社會產生作用,珍妮佛.艾柏哈特讓我們看到偏見的現實機制,本書寫得是再好不過。」—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D. Harris),美國律師與政治人物
新書分享會 http://bit.ly/2lvqazg
時間:2019/9/27 (五) 19:30-21:00
主講:謝文彥|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專任副教授
地點:台灣金融研訓院TABF Bookstore(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62號1樓)
你不一定是個種族主義者,但你絕對深受偏見影響;因此本書亦試圖對日漸兩極的辯論提出新解套。
作者艾柏哈特博士常與犯罪學、人類學、社會學專家進行跨領域研究,並試圖與刑罰部門、法院合作,調整政策以突破規訓與懲罰的偏見困境。艾柏哈特博士最知名的實驗結果顯示,即便受過專業訓練,國中小學老師仍然傾向將黑人學生打上「愛找麻煩」的標籤;當他們與白人學生犯了一樣的錯,老師對黑人學生的處罰會偏重。運用數據交叉比對,謀殺案的嫌犯為黑人而受害者為白人時,嫌犯被判死刑的機率也會提高。 這些種族偏見的心理暗示不僅存在於法院,在日常生活裡也隨時可見。
艾柏哈特博士相信教育的力量可以讓我們超越偏見,讓社會更具同理心、公平和正義。
作者簡介
珍妮佛.艾柏哈特 Jennifer Eberhardt
艾柏哈特博士在史丹佛大學專攻社會心理、文化暗示所造成的內隱偏見。
她常與犯罪學、人類學、社會學專家進行跨領域研究,並試圖與刑罰部門、法院合作,調整政策以突破規訓與懲罰的偏見困境,史丹佛大學的社會心理解答網 SPARQ (Social Psychological Answers to Real-World Questions) 正是其計畫之一。
更多《偏見的力量 BIASED》:http://bit.ly/2Zyxt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