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與關西的壽喜燒
明治時代,牛肉鍋雖然在橫濱引發熱潮,然而當時日本還沒有生產肉牛,起初是跟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進口牛肉的。隨後,神戶出現販賣家畜的商人,成為橫濱肉牛的供應商。
約莫這時期,神戶蓋了外國人的居住區,關西因而吹起了牛肉鍋的美食風潮,並隨之誕生出利用煎肉的時間,加入粗粒黃砂糖與醬油調味的烹調法,遂發展成關西風味的壽喜燒,與「使用醬汁煎煮」的關東壽喜燒形成對比。一八六九(明治二)年,壽喜燒專門店在神戶的元町開幕。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說:關東風味的壽喜燒,原來有這樣的歷史。
東京進入明治二十年後,壽喜燒的鍋料除了牛肉和蔬菜之外,更多了蒟蒻絲和豆腐等配料。蔥因為斜切成碎狀,又稱「蔥花(ザク)」,有時日文的「ザク」也指全部的鍋料。將醬汁充分倒入鍋料的牛肉鍋,逐漸演變成關東風味的壽喜燒。
此外,聽說關西的壽喜燒傳入關東的契機是關東大地震(一九二三)。當時地震引發大火,燒毀了許多壽喜燒店,關西的壽喜燒店隨之快速進軍東京,因而帶來了關西風味的壽喜燒。
本文摘自健行文化《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