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責罵」孩子的方式
在罵孩子之前,父母別忘記真正的「目的」
身為父母,一定會遇到不得不罵孩子的場合。如果孩子的年齡還太小,父母罵了也是白費工夫,但長到3~4歲以後,孩子已經很會講話了。到了這個階段,父母應該開始培養孩子的自覺,讓他知道哪些事不能做。
為了讓孩子從經驗中學到對錯,必須仰賴大人的「教養」。如果教養孩子就像安裝程式或下載APP一樣,只要短短幾秒鐘就能完成,自然是輕鬆不過,可惜沒那麼簡單。不過,人的優勢是具備學習能力。父母只要善用孩子的學習能力,不難促使孩子產生自覺。
「責罵」是促使自覺產生的方法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責罵」是一種以「社會參照」為目標的溝通方式。也就是運用表情和語言的聲調等情感表現,向對方如實傳達有關「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訊息。這種溝通方式不僅可以用來傳達什麼是好的行為,在告訴孩子「安全與危險」時也會派上用場。
責罵孩子的重要原則是,要針對孩子的行為,正確向孩子傳達父母生氣的原因,是因為「你做了○○是不好的事喔」。正確傳達的難度在於家長在責罵孩子的過程中,過於把重點放在評價「好或壞」,所以容易忘記發揮同理心,忽略要確認「孩子的反應」。只要是腦科學家都很清楚,腦的評價模式和同理心模式之間的關係有如翹翹板。若兩者保持平衡就能順利切換,相反的,若過於傾向某一方,切換時就會出現障礙。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責罵孩子的重要原則是,要針對孩子的行為,正確向孩子傳達父母生氣的原因,是因為「你做了○○是不好的事喔」。
如果過於傾向評價模式,父母責罵的對象不僅限於「現在的行為」,而是連「過去的行為」都加以追究,甚至一併預言「未來的行為」。感情表現已經超過應有的範圍。
換句話說,父母可能憑主觀認定「既然你以前做了○○」「你以後一定也會做○○!」,在一時衝動下對孩子怒吼。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這種算舊帳或預測性發言多少能發揮一點效果,但3~4歲的孩子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如果一來,他們會誤以為父母生氣的對象是「自己」,而非「行為」。請父母避免用這種方式責罵孩子。
責罵孩子之前,請父母先明確自己的目的是「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再把目的簡化成單一目的。我建議各位採用重複「責罵↓詢問↓稱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責罵孩子之前,請父母先明確自己的目的是「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
有建設性的責罵,舉例來說,父母可以詢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做?」「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才對嗎?」。如果孩子正確回答,就稱讚他「你很懂事嘛!那你就試著做做看!」鼓勵孩子做好的行為。如果孩子還是不懂,就好好再教一次。有時候也可以準備範本讓孩子參考,在孩子打算付諸實行的那一刻加以鼓勵與讚美,相信孩子的表現會愈來愈好。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最高教養法:認知心理專家教你把握孩子發育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