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咖彙聚博鰲思客會
實體經濟與金融力量 學者激烈交鋒
文‧郭建偉、孫惠
4月8日至11日,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11日,博鰲亞洲論壇「實體經濟與金融力量」思客會舉行,本次活動由新華網思客、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新華網海南分公司承辦。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如何振興實體經濟,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如何實現資本與企業良性互動,提升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本次思客會邀請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就以上問題展開深度探討。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三個重點
在主題發言環節,李稻葵表示,未來的五到十年是中國大陸實體經濟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幾年,在這幾年裡,中國大陸的實體經濟會有質的提高。助推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領域必須要做好這三件事:一是防控風險,把不良資產化解掉;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三是夯實法治基礎,做好證券市場。李稻葵說,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
管清友認為,當前資本市場改革有很強的迫切性,發展高品質製造業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中國大陸已經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增強製造業的競爭力,金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幾乎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力量。未來十年資本市場的改革要快刀斬亂麻,以便給中國製造2025的實現提供金融力量。
「中國大陸金融體系的開放是必然的。」吳曉求指出,中國大陸金融體系開放有三個重點:一個機構的開放;二是人民幣的開放;三是市場的開放,特別是資本市場。中國大陸的金融體系開放是從機構開放開始的。如果一步步走下去,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結構、業態都要發生重大變化。
張燕生則聚焦了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他認為美國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貿易摩擦背後其實是技術戰,這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下一步中國大陸要贏得更多的時間,一是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二是要夯實自己的內需市場和消費升級;三是要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
新華網總編輯郭奔勝在致辭時表示,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新時代的金融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金融行業的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以高水準開放助推高品質發展,將是中國大陸經濟下一程發展的方向。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 陸企要練好內功
在圓桌對話環節,張燕生、吳曉求、管清友就「實體經濟與金融力量」主題展開精彩對話。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張燕生認為中國大陸企業要練好內功,在拓展外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重要的方向。管清友以順德企業為例,他表示在遇到外部壓力時,企業要從匯率對沖、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線三方面來應對,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力。
在談到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時,吳曉求說到,「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不僅僅是提供融資,最重要的是財富管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首先要融資難,但是融資貴的問題需要基於大資料平台來甄別企業的信用資訊」。
幾位專家學者在現場展開激烈討論,妙語頻發、思想交鋒不斷,為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提出了獨到而深刻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