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的改變超乎人們想像,科技的進步改變生活,顛覆原有秩序與價值觀,多數人崇尚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效率與最大效益,讓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很熱鬧。
從每天早上張開眼睛的那一刻起,訊息,信件,資訊如雪片般來襲。直到晚上入睡前,社群動態,網路消息依舊占據你的生活,讓人難以進入夢鄉。
每一天,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忙著用最少的時間,創造最大化的效益。主動積極,追求效率,鼓勵展現與眾不同的自我,已成為現今社會與教育的主流價值。而安靜,留白,內向與獨處,很容易被視為對生命不夠認真,太過浪費時間。
然而,當我們的生活中充滿目標、龐大的資訊量與各種喧囂。當我們忙著在日復一日多工思考該如何創造多贏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身體的感受,忘記沉澱一下思緒,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最後,甚至連生活都失去平衡與秩序。
因此,在這眾聲喧嘩,大鳴大放的時代,你最需要的是安靜的力量。
幫助你的腦力,催化你的創意
安靜對現代人有甚麼好處?研究發現,安靜可以使腦細胞再生。麻省理工學院曾提出一項噪音研究,發現每天2小時的安靜,能讓成年大鼠腦中的海馬迴處(hippocampus)產生神經元新生的現象。
有趣的是一項針對血壓的研究也發現,在音樂之間插入2分鐘的安靜,比起「放鬆」的音樂,更能穩定人們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促進健康。
安靜的力量,同樣也展現在創造力上。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認為,作家必須獨處才能寫出最棒的作品。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J. K. Rowling)也展現出內向的特質,在安靜中創作。
在商業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William Henry Gates)每半年會讓自己停下腳步,空出「獨立思考週」,把自己關在家裡大量閱讀,重新思考。就連蘋果電腦發明人之一的史蒂芬.沃茲尼克(Stephen Gary Wozniak)也在自傳中提到,能夠安靜獨自工作,是創新的重要催化劑。
身動,腦動,心動,找回內在的平衡力量
《用安靜改變世界》一書中提到,展現熱情不一定需要激昂的文字或是豐富的肢體語言,如果你能強化自己的安靜,讓深藏在內心的火焰點燃勇氣,創造力與韌性,透過挑戰現狀,造成改變,安靜的力量能幫助你開創新局。
幾個生活上的小改變,有助於你發掘內在的安靜力量,例如:每一天都為自己保留一段安靜時間;與人溝通時應凝神傾聽,專注對話。或是拋開時時關注社群媒體的習慣,給自己足夠的留白。
同時,透過動身體開啟與自己內心的深度對話,經由身體學習來探索自我,以身體做為起點,促進大腦思索,用心感受,讓身體的精力收放自如,能動能靜,重新找回生命的平衡,展現最自在的人生。
不受主流框架,讓教養不一樣
以同樣的觀點看教育,現今主流價值的判斷最容易影響教育趨勢,也影響現代父母的教養態度。
近年來,幫助孩子成功的主動式教養正夯,讓許多父母熱衷於鼓勵孩子在學習上展現出熱情,主動與積極的一面,因為越是勇於展現自我,越容易在群體中脫穎而出,受到師長與同儕的重視。
但在鼓勵孩子主動外向之餘,父母卻容易忽略內向,安靜的潛在特質也有值得讚許的一面,所以有些安靜寡言的孩子,在群體中容易被認為參與感比較低。或是假設一家人出門,在路上遇見不熟悉的鄰居或長輩,孩子沒有主動打招呼問好,就好像就是不夠有禮貌,父母教養失格。
有時父母甚至會以比較,批判的口吻脫口而出:「你看看別人多大方!」「為什麼他都敢上台,你卻不敢?」這樣的對話不僅無益於親子關係,也讓內向孩子的成長蒙上陰影。
其實,安靜與內向性格的孩子較常將精力保存於內在世界,需要時間去專注考量問題,並以小心仔細的態度行動,父母只要耐心等待與引導,同樣能讓孩子展現出專屬於自己的精彩。
從動身體中陪孩子感知安靜的力量
迎接充滿未知挑戰的世界,該如何幫助孩子靜下心來學習?研究運動與大腦的權威醫師約翰.瑞提(John J. Ratey,MD)在著作《聰明學習靠運動》中提出,學習階段的孩子每天進行1小時的身體協調性運動,對學習有正面效果。體能越佳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越能靜下心來學習。
想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鼓勵熱情探索之餘,更要幫助孩子發掘內心安靜的力量,不妨就從鼓勵孩子從動身體開始,因為運動身體就等於是在運動大腦!
當然,想幫助孩子找到安靜的生活節奏,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在身體律動之餘也要安排平穩規律的相處時光,每天和孩子一起分享安靜的片刻。也許是一起看書,在晨光中一起靜坐,讓這些安靜且溫馨的親子共處時光,撫慰彼此的心靈,在愛中陪伴孩子成長,蓄積擁抱未來的力量。
更多詳情請上<雲門教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