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我寫的影壇永遠的巨星,多是大明星不為人知的故事,或受委屈的事件。紅極一時的小說家瓊瑤也有不少委屈,及不為人知的事蹟。
她的第一部作品《窗外》是部自傳體的小說,敘述聰明早熟的瓊瑤,讀高中時仰慕老師的師生戀故事。當時她的父母非常生氣,她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出自名門,不能接受這段戀情,百般阻撓,造成很大的風波。
此書兩度被拍成電影,第一次是崔小萍導演、白茜如主演的黑白片,片子上映後,瓊瑤的父母大發雷霆,要求立即下片,瓊瑤為此跪求父母,因為她已和製片簽約,不能毀約,而且崔小萍為拍完此片,還自掏腰包,最後,父母勉強同意台北演完就下片,不得在外埠上演。
事隔幾年,宋存壽在1973年要拍《窗外》,瓊瑤警告他不要拍,宋存壽非常喜歡這個故事,找到女學生林青霞來主演,他認為別人能拍,為何他不能拍,而且策劃人陸建業擁有瓊瑤簽的拍片版權,片子完成後,瓊瑤非常生氣,和他對簿公堂,宋存壽一審勝訴,二審敗訴,三審判決,宋存壽判刑80天,瓊瑤還幫他求情易科罰金,《窗外》也因此不能在台灣上映,但在海外有公映。
●宋存壽,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瓊瑤父母過世後,有人要求她開放《窗外》在台上映,她說:「《窗外》讓我傷透了心,為了《窗外》,我向父母下跪,又打官司,不想考慮此事。」
瓊瑤的電影電視大受歡迎,樹大招風,難免遭忌,大陸某記者說:「瓊瑤的電影都是畸戀。」實際並非如此。
由於瓊瑤的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當年在大陸各地異常轟動,不但打敗大陸高收視率的連續劇,而且搶《還珠格格》播出時段的廣告商大排長龍,因此又引起一股瓊瑤熱,有人大談瓊瑤電影。但是所有談論瓊瑤電影者,包括台灣有人寫過論文,在五十部瓊瑤電影中可能僅看十分之一多一點,就自命為瓊瑤電影專家。香港電影雙週刊曾經刊出瓊瑤電影專輯,執筆者坦承只看過幾部瓊瑤電影,卻指瓊瑤電影都是畸戀和絕戀。不過,他說畸戀和絕戀是文藝電影的元素,是比較客觀的評論。事實上外國不少經典文藝片出於畸戀、絕戀,甚至亂倫。例如美國金像獎文藝名片《畢業生》不只愛得瘋狂,還有亂倫。
●還珠格格,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瓊瑤電影的情雖然有時也瘋狂,但不僅無亂倫,而且謳歌美好的親情,如《煙雨濛濛》不只有愛情,更強調親情,《秋歌》的姊弟親情佔的篇幅也多過愛情。瓊瑤的言情電影,最可貴的是繼承中國文學愛情傳統,頌揚純潔善良的人性,誠實勇敢、正直的美德,捨己助人的愛心,揚棄自私、欺騙、封建、奸詐、貪婪、狠毒的醜惡人性,追求人類愛美、愛夢想的天性。才能寫出大多數華人觀眾內心的喜好和厭惡,觸動大多數年輕人心靈深處的共鳴,這是瓊瑤小說、電影、電視能廣受華人世界歡迎的因素。如果真如大陸某記者所說瓊瑤電影都是畸戀,能夠走紅四十多年嗎?
瓊瑤電影電視大受歡迎,樹大招風,難免遭嫉。她本人無所謂,但我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難以緘默,例如最近替台灣報紙寫稿的大陸某記者竟藉李行在上海記者招待會之口,說:「老拍瓊瑤電影有被汙染的感覺。」這與事實完全相反,李行一直以兩度帶動瓊瑤電影風潮為榮為傲,怎會有被汙染的感覺?同時李行自1958年到1986年共導52部片,瓊瑤作品僅佔六分之一弱,第一次導兩部,到第二次導瓊瑤作品,相隔七年,怎能說老拍瓊瑤電影?可看出這記者根本不了解李行,更不了解瓊瑤,才會如此膽大妄言!
事實上,李行早期的瓊瑤電影《婉君表妹》、《啞女情深》,不只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票房最好,而且還得獎,會被汙染嗎?
李行後期的瓊瑤電影《彩雲飛》上映時大轟動,不但從上一部作品《風從那裡來》票房跌到谷底中拉拔到上天,而且很得好評,多認為李行在導演技術上大有進步,還有不少新的實驗。等到《海歐飛處》轟動東南亞時,更使李行成為香港多家公司如:邵氏、國泰、榮華、馬氏等爭奪的大導演。這些瓊瑤電影無三廳,畸戀,以外景純情取勝。也正由於這幾部片大賣錢,造成後來瓊瑤自作、自編、自製、不賣版權的階段。李行和張永祥以為可以用多年來拍瓊瑤電影的經驗,仿製瓊瑤電影拍攝《白花飄雪花飄》,對抗陳耀圻導演的正牌瓊瑤電影《月朦朧鳥朦朧》,結果一敗塗地。可見瓊瑤電影看似容易,做來難,李行怎會懊悔拍瓊瑤電影?
其實,早期的瓊瑤電影不僅沒有三廳,沒有畸戀,《啞女情深》、《女朋友》更被列為健康寫實電影,《幾度夕陽紅》被列為抗戰愛情文藝片,宋存壽的《窗外》被列為經典文藝片,東京國際影展也曾列為專題回顧展。後期瓊瑤電影的問題,不在是否畸戀?是否脫離現實的夢想?是否巧合太多?而在於自製電影,自己編劇,固執己見。畢竟個人的智力有限,不免陷於類型化,幸好瓊瑤作品改編電視連續劇後,已改掉了好些自拍電影的缺點,廣納編導群意見,能夠廣受華人世界的歡迎,絕非偶然。同時,有49部小說拍成電影的作家瓊瑤,在數量上雖不如日本作家松本清張,但瓊瑤電影在台灣黃金時代培養的編、導、演人才之多,票房之好是無人可及,也永遠長留影史。
《女朋友》
瓊瑤著作中唯一先有電影後有小說的是《女朋友》,也是我唯一參加電影製作,同時還有參與策劃的作品。起因於香港製片家黃卓漢仰慕義大利留學歸國的導演白景瑞和瓊瑤小說的魅力,如果由白景瑞導演瓊瑤小說,一定精彩。
白景瑞最重友情,我和他接洽,立即同意,而且希望我能參加了解新片的製作過程,我再和瓊瑤洽談,他聽說是白景瑞導演,也立即同意,而且提出來可拍電影的小說和劇本,但白景瑞都不滿意,瓊瑤遂建議用她尚未寫成小說的故事。
《女朋友》的原片名《西邊太陽東邊雨》是由女作家瓊瑤起的,她取自唐人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而修改的,也是呼應白景瑞的《晴時多雲偶陣雨》的賣座而來,可是這時類似風風雨雨的片名太多形成一窩風,白景瑞決定自己先跳出漩渦,在影片完成後才改為《女朋友》。
瓊瑤仰慕小白的才華,認為她的作品只有小白拍得最好,願與小白作進一步合作,不只出賣小說版權,還要自己編劇。瓊瑤自己組織過火鳥電影公司,拍了《月滿西樓》和《幸運草》,對於拍電影不僅興趣高,也很在行,但改編劇本卻還是第一次。她花了五天六夜的工夫,把自己的一部小說改寫成劇本,想不到竟給小白打了回票。一向高傲的瓊瑤,這回卻肯虛心接受批判,以後又重新想了一個故事,用說故事方式先說給白導演聽。小白請了曾當過他副導演的吳桓協助編劇,帶了錄音機,將整個故事錄下來,瓊瑤不但小說寫得好,說故事也有一套,說得小白十分喜愛,請吳桓立即動手,於是經過多次反覆研究,另一方面瓊瑤也動筆編寫、整理,甚至在開刀之後,仍在病榻執筆趕寫,務必要使小白十分滿意為止。
瓊瑤對小白會如此服貼,還有一段淵源。瓊瑤說她還在中學唸書時,就是小白的忠實觀眾,那時小白還在師範大學求學,擔任學校話劇社的導演,每次排練話劇時,瓊瑤常跟著父親到師大看小白的戲。十幾年後,瓊瑤為成名作家,小白也從義大利學成歸來,竟看中瓊瑤的一個短篇小說,將之搬上銀幕,即小白導演的第二部片《第六個夢》,那部片子拍得比原著更好。
《女朋友》的主題為響應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向下紮根」的號召,故事設定男主角是台大森林系的學生,是個很現實的題材,全片沒有畸戀,寫出年輕人的真實愛情。
瓊瑤個人簡介
本名陳喆,湖南衡陽人,於1938年4月20日出生,父親陳致平是史學教授。
瓊瑤在16歲就開始寫小說,第一篇小說《雲影》,刊登在《晨光雜誌》。北二女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索性走上寫作路,1963年《窗外》單行本出版後成名作家。第二年(1964年),中影將《婉君表妹》搬上銀幕,由李行導演,是瓊瑤小說搬上銀幕的第一部(《六個夢》之〈追尋〉篇改編)。接著1965年出品《菟絲花》、《煙雨濛濛》、《啞女情深》(《六個夢》之〈啞妻〉篇改編),1966年出品《花落誰家》(《六個夢》之〈三朵花〉篇改編)、《窗外》、《幾度夕陽紅(上下集)》、《春歸何處》(《幸運草》之〈黑繭〉篇改編),1967年出品《尋夢園》(《幸運草》之〈尋夢園〉篇改編)、《紫貝殼》、《窗裡窗外》(《幸運草》之〈迴旋〉篇改編)、《遠山含笑》(《潮聲》之〈深山裡〉篇改編),1968年出品《苔痕》(《潮聲》之〈苔痕〉篇改編)、《第六個夢》(《六個夢》之〈生命的鞭〉篇改編)、《月滿西樓》、《陌生人》(《幸運草》之〈陌生人〉篇改編)、《深情比酒濃》(《六個夢》之〈夢影殘痕〉篇改編)、《女蘿草》(《幸運草》之〈晚晴〉篇改編)、《寒煙翠》、《晨霧》(《潮聲》之〈晨霧〉篇改編),1969年出品《船》,1970年出品《幸運草》(《幸運草》之〈幸運草〉篇改編),1971年出品《明月幾時圓》(《六個夢》之〈歸人記〉篇改編)、《庭院深深》,1973年出品《彩雲飛》、《心有千千結》、《窗外》,1974年出品《海鷗飛處》,1975年出品《一簾幽夢》、《翦翦風》、《女朋友》、《在水一方》,1976年出品《秋歌》、《碧雲天》、《浪花》,1977年出品《我是一片雲》、《人在天涯》、《奔向彩虹》(《水靈》之〈五朵玫瑰〉篇改編)、《風鈴風鈴》(《水靈》之〈風鈴〉篇改編),1978年出品《月朦朧鳥朦朧》、《處處聞啼鳥》,1979年出品《一顆紅豆》、《雁兒在林梢》、《彩霞滿天》,1980年出品《金盞花》、《聚散兩依依》,1981年出品《夢的衣裳》,1982年出品《卻上心頭》、《燃燒吧!火鳥》、《問斜陽》,1983年出品《昨日之燈》。
瓊瑤小說拍成的電影合計有51部,其中《窗外》先拍黑白片再拍彩色片,共兩部,在數量上創造了中國作家的作品拍成電影的最高紀錄。
雖然瓊瑤小說電影曾遭受文藝界嚴厲批評,但是這些作品的導演囊括了中國影壇的一流文藝片名手,計有李翰祥、陶秦、李行、白景瑞、宋存壽、陳耀圻……而且,瓊瑤小說的電影,還培植了導演,培植了大明星,例如甄珍和林青霞,都是主演瓊瑤電影後才大紅特紅,而呂綉菱主演《聚散兩依依》和《夢的衣裳》也都創下了票房紀錄。
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已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瓊瑤電影」,早期雖要經過名導演和名編劇,瓊瑤仍對劇本、演員有許多意見,還要作詞;後期大部分是自製、自寫、自編,自己作詞,導演雖另有執行人,實際上瓊瑤也有參與意見,因此形成了百分之百的「瓊瑤電影」。雖「瓊瑤電影」和香港許冠文電影一樣,不求「曲高」而取「合眾」,以掌握中學程度的觀眾為目標,數十年來保持既定的框框,但在實質上已有不少改進,這得歸功於嚴厲影評,不過,我們仍希望瓊瑤能突破自己的框框,也希望其他文藝作家和影壇人士能攜手合作,創作更好更多的作品。
本文節錄自《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秀威資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