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同步發表於: https://histock.tw/blog/histock1688/89
「受到iPhone 7熱賣的追單影響下,國內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在今年9月市值創下歷史新高,市值更直逼英特爾。」對於投資人而言,這則財經新聞除了可以瞭解台積電近期表現不俗之外,是否曾想過一間企業的「市值」資訊,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是否具有參考價值?市值高或低的企業,哪一個比較值得投資?另外,許多人在探討的市值營收比要如何運用呢?
公司市值由誰決定?
比起個股的股價、交易量、企業營收或成長率等,「市值」二字雖然也很常聽見,但部分新手投資人或許只有模糊的概念,而未曾瞭解要如何計算。
其中一種最常見的計算方法是運用企業的股價,乘以該企業發行普通股的總股數,例如近期躍上新聞版面的台積電(2330),9月底月收盤價每股股價為182.5元,發行總股數約為259億股,因此總市值高達4.7兆元。
這4.7兆元的市值並非固定不動,而是會隨著每日股價漲跌而頻繁變化。一般而言,投資人對一間企業越具有信心、越看好後續的發展,它的市值就會隨股價上漲而越高。
然而總市值越高的企業,就越值得投資嗎?並不一定。從上述計算公式可知,市值高的原因來自於兩個:「高股價」與「多股數」。如果一間企業的高市值主要得力於發行股數多,但每股股價卻低於面額10元以下,如果沒有其他特殊原因,是不容易受到市場投資人關注的。由此可知,想只看市值就來選擇投資標的,不是「具有問題」,而是「具有相當大的問題」!建議除了要深入瞭解原因(高股價或多股數)之外,更要搭配其他資訊來加以判斷。
什麼是市值營收比?
其中一項常與市值搭配來看的就是「營收」,如果拿企業的總市值除以營收,就可以計算出許多投資人在討論的「市值營收比」。必須注意的是,這邊所提的營收是以「年」為計算單位,同時建議以計算時間點前12個月的營收為主,若僅以一季總營收乘以四,或一個月營收乘以12來計算,往往會因為沒考量到淡旺季而產生偏差。
例如以上述台積電為例,9月份總市值約4.7兆元,年營收約8900億元,此時市值營收比就約為5.3,這個數值有什麼意義呢?
按照公式的計算原理可知,市值營收比可以解釋為:「投資人願意用多少金額來購買這間企業每元的營業額。」如果此數值越高,表示投資人願意投資較多的錢,來讓企業賺到每一元的營收。
至於兩間公司的市值營收比具有比較的意義嗎?基本上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對投資人而言以同樣的金額去購買A、B兩家企業股票,但是同樣的一塊錢,能夠買到A公司較多的營收(市值營收比較低),似乎也可以解讀為這項交易是比較划算的。
這麼說來投資人應該要選擇市值營收比低的股票囉?答案是不一定,為什麼呢?如果依據上述市值的計算公式來看,當投資人越看好一間企業的後續發展,市值會因為股價上漲而提升,進而會使得市值營收比往上提升。若按照此推論,市值營收比越低的企業,表示越不被市場投資人所看好,如此一來,選擇市值營收比低的企業真的沒問題嗎?
經過上述鬼打牆般的正反論述,各位應該不難發現單看市值營收比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數值偏高(一般而言以超過3為判斷基準),有可能代表著市場投資人對其後續發展深具信心,但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可能是該公司的股價被高估,之後會因為原形畢露而重挫也說不定。相反的,市值營收比偏低的企業,雖然在當下可解讀為投資大眾對於該公司缺乏信心,但若發現其未來發展極具潛力,只是當下股價被低估,此時盡快進場或許就能享受到後續股價飆漲所帶來的利潤囉!
由此可知,雖然網路上有許多人在討論市值營收比,但想要藉由它單方面的判斷個股優劣,風險是相當高的,強烈建議得搭配其他資訊一同參考囉!
單看一項數據並不夠!
市值營收比的優點在於計算簡單,但是這也是它最大的不足之處,由於考量的因素太少,因此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其他資訊就容易被它所誤導了。
在分子的部分,上述已跟各位提及市值是由股價與發行股數計算出來的,因此當一間企業市值營收比偏高,必須留意到底是因為投資人看好後續表現而拉抬股價引起,還是靠著發行過多股數撐起的。
在分母的部分更要留意,
先前有與各位介紹營業毛利、淨利等概念,由於營收僅是公司營業狀況的表面,營收為正,未必就表示這間企業有在賺錢,因為尚未扣除銷貨成本、管銷費用及業外支出等項目,最終是否還能維持獲利沒人知道,更何況如果一間企業毛利率為負,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投資人願意投注資金了,且從計算公式中並無法得知企業的營收是較往年成長?還是衰退?因此建議還是得調出詳細的財報才能瞭解更實際的營運狀況。
學習股票要避免見樹不見林!
幾年前曾看過一部叫做「醫龍」的漫畫,內容描述著一位神乎其技的醫生(朝田)替病患治療的故事,每當在學習股票相關知識的時候,都會想起其中一個橋段,在某次替病患進行心臟手術時,其他醫生(鬼頭)給予他的評價是:「朝田不僅是針對心臟的部分,而是能夠將病患所有的器官串聯再一起,以一個有機體的方式進行思考,因此才能夠完全掌握病患的狀況。」
學習股票也是如此,只關注在某一項指標、某一種分析工具,都會顧此失彼、欠缺系統性的思考,建議投資人除了多伸長觸角學習各種指標與工具之外,更要養成習慣去深入瞭解每一項分析的原理,並嘗試與自己先前所學過的做連結,假以時日,一定能夠建立更全面的分析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