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了在品牌能見度以及產品行銷上獲得青睞,企業領導人或是產品 品牌行銷人員無不想盡不同辦法推陳出現,進行各項新的組織變革或廣告策略來影響市場消費行為達成績效。然而,我們卻常常發覺,似乎不是每次變革都能奏效,甚至往往造成事倍功半效果,推究其因,主要關鍵就出在企業絕對不是靠一次快速性的行動、一項卓越的計畫以及一項革命性的創新應用就能脫胎換骨的。
柯林斯在經典著作《從A到A+》中,提出組織變革的「飛輪效應」。他將變革形容為推動巨輪,一開始得花費龐大力氣才能推動一吋,但只要繼續施力,隨著輪子開始滾動,速度將愈來愈快。也就是說,每一次施加在輪子上的力量,都是為下一圈轉動累積更多動能;前面所花的努力,都將在未來產生相乘效果。我們就以《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成功經驗來做說明:
首先、要先找對人
首先,要讓企業組織產生「飛輪效應」,柯林斯強調:「要先找對人,再決定要做甚麼!」以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來說,1976年他就慧眼獨具地選擇與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共同創辦公司,因為,當時他看中了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數理邏輯以及電腦設計的天賦,於是便毅然地與他合作開發了蘋果公司史上第一款產品─Apple I電腦,果然,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獲得訂單生產了200台,並以每部500美元價格賣出,成功地打出了名堂。再加上,後來賈伯斯又找來了天使投資人邁克•馬爾庫拉,向蘋果投資了25萬美元,這筆投資更奠定了蘋果快速擴張的基礎。據了解,賈伯斯對待邁克•馬爾庫拉形同父親,在蘋果的早期發展邁克•馬爾庫拉確實給予大量支持及意見。
第二、面對殘酷的事實 絕不喪失信心
1980年:蘋果上市不到一個小時內,公司460萬股全部銷售一空,但同時也在這一年,IBM推出了第一款PC,成了蘋果個人電腦最大競爭對手,這時蘋果事實上是正式進入企業的衰落期。因為產品銷售不佳,1985年賈伯斯被迫離開蘋果公司,更糟的是,賈伯斯去職之後,新任的蘋果CEO約翰斯卡利竟然同意微軟公司使用部分蘋果的圖形介面技術,而這項最壞的決策,也使得 Windows系統能夠成功地搶占市場,讓蘋果電腦又再一次地走下坡。
然而,賈伯斯離開蘋果後並沒有氣餒,反而是創建了NeXTComputer公司,發明了NeXTStep作業系統,這項系統後來還被蘋果公司收購,於是1997年,賈伯斯也因此又重新回到蘋果擔任董事長,再經過四年的努力之後,在2001年賈伯斯果然不負眾望,不但催生了Mac OS X作業系統,同時新推出的iPod產品也大放異彩。
第三、強調紀律的文化
柯林斯認為,強調紀律文化與創業精神,可以有效地激發卓越績效。對此,賈伯斯也深諳此道理,他強調說:「我相信最終是工作在激發人們的能力,有時我希望是我來推動他們,但其實不是,而是工作本身。我的工作是使工作儘可能地顯現美好,並激發出人們的最大潛能。你們如果還沒有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那就不斷地去尋找,不要急於做出決定,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半途而廢。工作將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辦法,是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熱愛工作。」
第四、以科技為加速器
柯林斯強調,科技可以變成企業發展的動力加速器。的確如此,這樣的觀點套用在蘋果電腦實在非常貼切,近幾年來,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機,開啟了智慧型手機的新時代,造成了搶購風潮,至今仍舊不斷地推出新功能以滿足市場需求。此外,蘋果公司也推出了iPod touch,並且售出了6千萬個程式,這項產品足足為蘋果公司賺取了平均一天一百萬的商業利潤,實在非常驚人。
厚植實力 突飛猛進
的確,一般人大概都只看到iPhone手機與iPod產品在市面上銷售成績大放異彩,以為是一項計劃或是產品變革所造成的,事實上,以「飛輪效應」觀點來看,蘋果公司絕非一蹴可幾,乃是經過不斷地厚植實力,透過紀律文化發展,最終才能夠突飛猛進,讓世人驚豔。相信蘋果電腦公司成功經驗,正可以成為中心企業最佳的典範。
撰文:品牌志特約記者徐欽盛
圖片:commons.wikimedia、visualhunt、visual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