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貴/專屬的台南小吃套餐,增添了無比新意。
五十一歲的楊登貴,是台南在地的安平人,早期經營塑膠業,販賣塑膠玩具,後來景氣不好,許多玩具公司因為成本壓力也轉往大陸。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楊登貴轉換跑道經營小吃業,問他為什麼選擇做小吃,「沒有為什麼,就是為了生活,加上奶奶和姑姑以前都是在台南街邊賣鼎邊銼,我就想說從這裡再開始,也沒有什麼不好。」他露出靦腆的笑容說著,原本先是租個小店面在賣,也在菜市場裡擺攤過,但營業狀況都不如預期的好。他開始做調整和修正,想做出傳統口味,但又能讓大家都接受的古早味,經過一番努力和研發,他先是把家裡的老宅整修成「安平貴記美食文化館」,加上台南市政府推動小吃文化產業,十幾年的光景下來,「安平貴記」成為安平老街裡數一數二的龍頭小吃。
不斷地嘗試,失敗又再站起來
「芋粿」是安平人從小吃到大的小吃,也是拜拜過節的時候,最期待吃到的點心。楊登貴維持芋粿原本的風味,又讓芋粿可以在常溫下食用,即使倒上熱熱的醬汁,還可以維持Q彈的口感,裡頭全都是由紮實的芋頭製作,並減少粉的比例,剛盛盤的芋粿,撲鼻而來的芋香讓人垂涎三尺。「研發期間,只要他覺得不合口味,常常是整鍋倒掉。」他的妻子淑玲說,雖然會抱怨太浪費成本,但也全力支持他,因為她明白那是楊登貴對於料理的堅持,不得有一絲將就或「差不多就好」。
「沒有名氣,就努力讓大家看見,沒錢就借錢,虧本也要把傳統留存。」楊登貴毅然地說,一開始參加美食展,並不是為了要有名,是為了看有沒有機會可以多賺些錢,只要有展覽的機會,就讓店裡停工,把所有機具和食材帶上北部。直到生意漸漸穩定後,他參加國外的美食展,像是香港、新加坡、大陸等地,目標就變成想讓更多人知道台南小吃的美味。
「鼎邊銼」不是只有基隆有,在安平貴記也有,楊登貴的奶奶從以前有製作過,他們家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湯頭,不加任何味素,完全是大骨和魚骨熬煮而成,保留最古早的味道。而「蝦仁肉圓」是「安平貴記」另一道招牌菜,完全不使用番
薯粉,外皮以純米漿製成;鄰近港口的安平,海鮮取得容易且新鮮,以新鮮蝦仁放入肉圓裡,更是符合使用在地食材的概念。
「小吃套餐」,美味應有盡有
楊登貴不只把自家的產品做好,他知道安平老街是推廣台南小吃的主戰場,一般觀光客來這裡,都希望每樣小吃都能嚐到。正好「周式蝦捲」跟他有姻親關係、隔壁鄰居在賣「棺材板」,而朋友則是在賣「酸梅湯」,他結合這些特色小吃,發展出一系列的套餐,就連棺材板也變成小巧可愛的一人份,這樣的套餐推出獲得熱烈好評,因為一份就包含了台南的各種美味小吃,更成了「安平貴記」的特色。
楊登貴的兩個兒子,現在也進入店裡幫忙,大兒子設計新菜單,小兒子則負責外場行銷,為店裡注入一股新活力。像「脆皮蚵仔煎」源自大兒子的概念,因為他喜歡吃煎得脆脆的蚵仔煎,以前放學回家都會要爸爸特別把蚵仔煎煎脆給他吃,有次竟然讓客人看見,被要求也來份一樣的,後來也意外地成為店裡的招牌。安平貴記加入年輕人的新創意,小吃也能有新的風采,一句「有機會就要去試」正是楊登貴的人生信念,讓他的事業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本文摘自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掌廚人:十年火候熬一刻真味》
【更多資訊請上《帕斯頓數位多媒體》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