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都很不想回家坐在沙發上,因為家人大概是我最害怕的溝通對象。
想起那天我回家坐在沙發上,接著老媽說有事情要跟我商量。因為我們家的習慣是把衛生紙丟馬桶,接著她說希望我之後把衛生紙丟在馬桶後要沖,我回答她好。接著她問我對於吃飯在餐桌上吃有什麼看法,我回答他我比較喜歡吃飯配電視,所以我都在客廳吃,然後她覺得吃飯應該就是在餐桌上吃,聽電視的聲音就好。不然以後吃飯不準看電視,把電視關掉。
可能那個當下讓我回到小時候被控制的感覺,我就問了他幹嘛一定要控制別人?接著老媽就憤怒了,接著大罵為什麼這麼不聽話,還有我為什麼把家裡搞的這麼髒亂等等。我很冷靜的回應她的每個講法,但又敘說著我的堅持,當然沒個結論。最後就在老媽抓狂跟我無奈下結束了。我只覺得為什麼要把事情弄的這麼累,把大家關係搞這麼僵硬,在家庭中,和諧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後來我在FB上面把來龍去脈講了一次,謝謝很多人跟我對話,讓我看見更多不同立場。想了好幾天後我發現,其實,他們想的可能不是我們追求的家庭和諧或是溝通,而是他們以前想像的爸媽模樣。因為教育的不同,以前他們可能根本爸媽都忙碌於工作,完全沒辦法好好的相處。或是爸媽都用相對權威的教育來管教,爸媽就是家裡的一切。
想想,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被教育成父母最大,吃飯就是要規定一起在某個地方吃,有門禁時間,連找工作或其他事情都由父母來管束。那麼就很能了解當孩子成為父母之後,會應用一樣的觀念來教導下一代。就算這個觀念在我們看來,也許遭透了,但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教育。
然而我想當孩子長大,如果父母沒有生活的重心,就會發現自己對於孩子的支配力降低了。這時可能他們會想辦法告訴你正確的觀念,但身為孩子的我卻覺得你可以這樣想,但你不能要求我跟你一樣。而爸媽就更感受到自己已經沒有支配權了,所以他們理應憤怒,因為憤怒的情緒讓他們找回力量。而這時如果我們和他們硬碰硬,則最後誰都沒有好處。如果我們跟他們講道理,大概又是完全無效。
我想我以前一直覺得講道理這件事情是重要的,不是因為權力關係,而是大家把想到的事情拿出來討論才算是溝通。但幾位長輩和朋友回應我的留言讓我驚覺到,其實他們是跟我們講道理,只是對於他們來說父母說的就是道理,而我們有很多事情可能還無法體會。所以後來我想,孝順這件事情,不是只有孝,還有順。孝也許是對父母的好,而順大概就是聽從他的意思。
也就是說,至少當自己有意識的時候,我不必跟他們爭些什麼。因為他們已經為我們跟外面爭了一輩子,當年歲漸長,他們也會害怕和子女失去連結。當然我們都知道,連結這件事情並不是形式上的,或是一定要掌握子女才是連結。但站在父母角度,可能他們做的一切我匪夷所思的概念,都是一種關心或是對我好的形式。因為他們把你當成了他生命的一部份,更可能有他在心中對你的期待。
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是父母,希望你可以理解孩子其實不是你生命的一部份,更不是你的財產。他有著他自己的生命。我們可以告訴他我們的想法,但也尊重他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都沒有錯,只是站的立場不同。你可以讓他去學習任何東西,但請你不要覺得讓他學,他就應該要學的多驚人來回報你。也許他的成績不好,但請你找出他其他優秀的地方鼓勵他。也許他找的工作不如你意,但請你理解也許他比你還著急。也許他的另一半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但也請你接受他的眼光和選擇。
隨著孩子長大,會需要更多的空間,因為他開始要發展他的人生。如果父母還是繼續抓著,幫他找工作,幫他找媳婦,幫他處理生活大小事,那麼他永遠沒辦法理解怎麼為人生負責,因為他的決定往往都是父母的,他能怎麼展開自己的人生呢?
而看到這篇的一定會是父母的孩子,希望你也能理解父母的關愛其實出自於好意。也許他們表達的方式錯誤,讓我們常找不到自己的價值。他們總希望我們能往他們看的見的路走,因為他們不希望我們跌倒。他們總告訴我們要穿衣服要吃飯,因為他們總不記得我們已經長大了。他們總想把他們能給我們的都給我們,但可能會不小心把壓力和傷害一起給我們。
如果我選擇當一個會思考的人,願意溝通的人,已經成熟的人。我要做的並不是和父母講道理,而是去接受他們給我們的一切。我們不能期待父母給我們的都是我們想要的,正如同我們回應給父母的也不全是他們要的一樣。而當接受了這點,我忽然可以釋懷這些情緒,因為我自己都說了家庭和諧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那麼我決定盡可能的放下所有自我的意識,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改變別人,尤其是我們的父母。而當我覺得難受,或是我想抗拒之時。想想當時還在襁褓時的哭聲讓他們沒有辦法一夜好眠,我的學費讓他們必須要日夜加班,我的叛逆讓他們工作之外還得額外操心,而我現在卻還不夠成功讓他們過著他們想要的生活。
既然我們任性了這麼久,又知道父母的一切是出自於對我們的愛。既然長大了,就由著他們任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