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來,調整現在
你,正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
如果四十年前我閱讀了這本書,經深度學習、認知了解、堅持實踐,
也許今天的我已成為一位世界公民,正透過聯合國組織造福人類;
也許我正擔當仁心仁德、為民服務的行政院長,讓台灣人民過著更快樂幸福的生活;
也許我四十歲就擔任救國團主任,引領青年朋友為這個國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也許……,德聰兄,您這本書慢了四十年才出版了。
──張芳民(生產力建設集團總經理、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聯盟會長)
我喜歡從事服務業,服務業大多是對人付出,是一種善的循環。
──張德聰
在生涯發展中,不斷跨領域建構人生的「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張德聰博士,從知識→見識→膽識的精髓集結成本書,傾囊相授畢生實踐創新生活力、永續學習力、安穩情緒力、熱忱服務力、關懷社會力、播種理財力、領導管理力、放眼國際力、感動行動力、創造幸福力的心得,輔以44年來輔導近七千位個案的心理專業和豐富經驗,引導讀者經營「創造幸福、生涯成功」的人生。
自序
建構自己恰到好處的人生 張德聰
回想自己的一生,我的工作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從義務「張老師」到「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另一個是在大學教書,從老師到教務長;在救國團,從最基層的輔導員做到最高的行政主管。同時,擔任輔導人員四十多年,輔導過近七千位當事人的心得與學習,一生中也有幸遇到許多人生貴人如李鍾桂博士、黃正鵠召集人、宋時選先生、曾騰光先生,以及博、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劉焜輝教授及吳武典教授的指導。這些經驗是我建構本書十種能力最大的動機來源,希望青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這些能力,即使中年人也來得及,站在前人的肩頭往前看,相信對生涯發展都有幫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二○○三年出版《開發寶藏:願景與策略2002~2007》一書,提出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1)學會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2)學會追求知識(learning to know);(3)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4)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5)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就如蔡元培校長勉勵北大學子「不僅要能夠讀書,還要會做人」,這五大支柱與我提到的生活力、學習力、行動力、社會力和管理力密切相關,但我認為青年人還要學會服務、因應情緒、創造幸福、拓展國際視野和學習理財,於是又增加了服務力、情緒力、幸福力、國際力和理財力五種能力。
晚清名臣李鴻章曾經招考一位廚子,他對廚子說:「我想吃荷包蛋,要溏心的,切一半,蛋黃不能流出來。」這位廚子動腦筋,新煎了荷包蛋,又煮了一鍋豬油,等豬油滾燙了,用刀子蘸一下滾燙的豬油再切荷包蛋,滾燙的油立時凝住了兩邊的蛋黃。李鴻章稱讚這位廚子會思考。我覺得這位廚子不僅會思考,而且有方法又恰到好處。
人生要怎麼做到恰到好處?沒有人能十全十美,我們可以嘗試在做人及做事方面以這十種能力做組合,思索自己希望擁有哪幾種能力,以十分來衡量,有的六分就夠了,有的要七分。了解你現在有幾分,根據目標逐漸培養,適當的時候再做滾動修正,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建構自己恰到好處的人生。
感謝張芳民總經理的推薦序,感謝林蒼生前總裁、陳何家董事長、張麗莉董事長、許毓仁創辦人、黃清山董事長、程鯤董事長、楊頭雄董事長、雷祖綱董事長和劉招明主任委員多位前輩和好友的推薦。
期許青年人及早充實這些能力,小從為人謹慎自處到善於處人,做事敬業、專業、樂業,進一步就如國父孫中山先生說的:「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這樣的理想就如天空中的星辰,只要願意努力以赴,斯之不遠。願與讀者共勉之。
本文摘自張老師文化《用十力打造實力:培養幸福生涯核心能力》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文化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