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值得了。愛 ∣Selina 任家萱
這幾年唱過許多情歌,從青澀的愛戀、孤單的暗戀、甜蜜的相戀、傷心的絕戀,每首歌旋律動聽,字裡行間娓娓道盡戀人絮語,然而愛情來臨與愛情消逝的過程 都是相同的,它彷彿有一定的「路線」,讓你感覺「愛情來了」,你會開始轉變,聽覺、視覺、味覺、感覺、觸覺,五感都變得敏銳,與「那個人」有關的一切,都
會讓你充滿期待;而當「愛情」漸行漸遠,他的氣味、他的笑聲、還有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諾,突然都像一陣風,吹過。當你還在思考,他是什麼時候走丟的,你所擁 有的愛情已從「現在式」變成「過去式」。
每個人擁有與失去愛情的過程都一樣,只是戀愛時的姿態不同、愛人與被愛的深淺不同,但同樣都會佔著記憶容量,儲存在心裡的檔案夾中,偶爾,你會想起「那個人」,時間稀釋了過往,不管是美好的,還是傷感的,無可避免的終將成為「曾經」。
陷入愛情裡的人大多是盲目的,有的人耳聰目明,會提醒自己曾經在愛情裡犯過的錯、受過的傷不要在新的戀情中重蹈覆轍;有的人執迷不悔,即使在同類情人中一次又一次的輪迴,也愛得甘之如飴。
說到底,愛情自由心證,只是旁邊者像極了電影院裡的觀眾,為每一次的甜蜜見證,也為每一次的傷心淚流不已,主角與旁觀者同樣入戲太深。我常想,如果 「早知道」能夠出現在我們愛上一個人之前,是不是就能談一場皆大歡喜的愛情,而這本書裡講得就是這樣的愛的故事。希望每個人能夠在閱讀中認養一個自己的愛 情故事,然後終於看懂愛情的樣貌。
這是本寫實的兩性書,愛人與被愛在人生中不斷地上演,用心等待一份最美好的情感,然後感受愛情來臨的每分每秒,直到它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這才是愛情升級的未來式。
如果,此刻你正在愛裡,不要害怕與對方在情感中碰撞,每一次的碰撞都是為了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圓」而衝擊,每一次的碰撞都會成為情感中寶貴的收穫,不管是給對方,或給自己。沒有一開始就完美的愛情,完美的愛情都是自己創造的。
致愛情
---本文摘自《把你自己還給你2:設計愛情把自己準備好,才能遇見值得愛的人》推薦序,立京文化
犯幾次錯誤,流乾眼淚,用盡心力談了一場又一場徒勞無功的戀愛
什麼「早知道」、「如果……就好了」都已經不重要了,
漸漸地,你會發現,每個階段的你的每個選擇,是錯是對,都是必然。
錯過,是為了珍惜下一次的相遇
失去,是為了擁抱更適合自己的那個人
你可以反省,但不必自責
你可以失望,但要知道世界上能讓你快樂的,不只有愛情
你會明白,要當和圓相遇的圓,沒有誰有義務填補你自己失落的一角
無論是戀愛中或失戀,22個愛情故事娓娓道來,
陪伴你在愛情裡找回自己的模樣……
我們一直想要覺得愛情一定是要轟轟烈烈,驚天地,泣鬼神的,哭過了,笑過了,痛過了,才叫愛情。但是殊不知,時間綿長而久遠,那個哭過笑過的人,往往 成為了回憶,最終倆下來的那個人終究是一個平淡而又持久的人。誰都有過過去,誰都可能成為誰誰睡的前男友,或者前女友,但只要記住站在你面前的現在的那個 美好的他,足矣。這樣突然體會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珍惜之情。
人生總歸是要犯許多次錯誤,流許多次眼淚,才能明白很多事理。愛情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撕心裂肺,反而是平靜的美好的。在你不相信一切愛情,不 相信一切人的時候,那個對的人恰好出現,他沒有教會你什麼,沒有靠著你死我活,撕心裂肺的感情來證明什麼,而是用自己的行為一點點的告訴你,愛,可以是陪
伴,可以是在彼此最艱難的時候的唯一支柱,是在對方出現多大的困難時不放棄對方的一種心。就像是大家坐在同一間書房的不同位置上看書,從來不說話,但是可 以踏實地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是的,一物降一物,這是萬事存在的生物鏈,再愛漂泊的人,在玩夠的時候,都需要一個港灣歇腳,而你恰巧出現在了那裡。
本書特色
那些曾和你轟轟烈烈,大哭過狂笑過的,最後都成了回憶
最後陪著你的,是漸趨平淡的溫暖,是更多的理解包容,還是不再相信而將就的愛?
愛很甜美,但也很痛很難,在關係裡,你變得越來越堅強,卻沒注意到你的心已經慢慢失去對愛的渴望與信心,即便不放縱,也不再對愛充滿赤子之心。
這本書的22個愛情故事、人生故事,雖然無法保證讓你重拾信心,但至少能陪你找到你自己,反思並站穩,不再不甘寂寞,好等待下一次愛情的來臨。
作者簡介
資深媒體人、經紀人周昊 Bathen Chow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 金融類
工商管理碩士(FMBA)
【20歲的年紀 30歲的外貌 40歲的心態】
回頭看自己也曾經「五毒俱全」(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都幹過)、「惡貫滿盈」(娛樂、財經、民生、房產、教育都跑過)、「不務正業」(演唱會、唱片、話劇、出版都參予企劃與執行)。
他是首位受邀錄遍臺灣所有王牌綜藝節目的中國作家,康熙來了、小燕之夜、大學生了沒、國光幫幫忙……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被吳宗憲、藍心湄等大咖,封為「兩岸橋王」(架接合作、兩岸之橋),比臺灣媒體人、經紀人更瞭解臺灣的娛樂圈生態。
代表作-職場聖經《把你自己還給你》、高端訪談《我在世博》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