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醫學與科普的角度重現歷史的吉光片羽
蔣忠和(澳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澳門日報原副總編輯)
譚健鍬醫師的新書就要出版了,他囑我作個序。我不是醫師,歷史也懂得不多,該怎麼寫呢?好生為難,所幸最近與譚醫師常有來往,交談中頗多收穫,那就先談談我對譚醫生的印象吧。
我認識譚健鍬醫師,也是因書而起。那天書店來了位文質彬彬的中年人,挑選了兩、三本文史類的書,我看在眼裡,就向他介紹臺灣時報文化二○一四年四月出版的《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那些帝王將相才子的苦痛》,因為這本書我看過,覺得蠻有趣味性,也不是信口開河胡編亂造那一類。這位先生看到封面上作者的名字時,面露喜色地說,「哦,譚醫師,是我的同事。」於是他把這本書買了回去,還為我留下了譚醫師的電話。
過了些日子,因為文促會的工作,就找了譚醫師來商量,當然也特別想認識譚醫師這個人。交談之下,我知道譚健鍬興趣廣泛,熟讀歷史書籍,更可喜的是,譚醫師喜歡以歷史的眼光加上現代醫學的知識,解剖歷史上一些名人的生老病死,推敲折磨他們的病痛。就比如《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那些帝王將相才子的苦痛》這本書,他就是從醫學的角度剖析屈原、白居易、曾國藩、乾隆皇、萬曆帝、周瑜、諸葛亮等歷史名人的病因、病史,參以人物的生平事跡、言行成就,並辨證地指出史料、傳聞的謬誤,讓那些沉睡了千百年的靈魂更加躍然紙上,吸引讀者。
其實早在二○一三年五月,臺灣時報文化就出版了譚健鍬醫師的《病榻上的龍》。在這本書中,譚健鍬以專業醫學的眼光,根據史料記載,仔細推敲歷代諸侯、帝王的病因、翻檢審視其病史,讓讀者重新理解他們的生存環境、生活習慣與性格基因,並以全新的角度辨證歷史傳聞及觀點的正誤,同時針對帝王罹患病例提供保健之法,突顯與眾不同的讀史切入點。繼之二○一四年五月,臺灣商務印書館也出版了他的《疫警時空:那些糾纏名人的傳染病》。譚醫師結合中外名人的病史、著名醫藥學家的研究歷程,生動、科普地闡釋流感、天花、炭疽、狂犬病、登革熱、瘧疾、梅毒、結核等十二種著名傳染病的病原特點、發病特點,同時展開與疾病罹患者、疫病征服者相關的人生討論。
的確,當你變換一個視覺,歷史呈現給你的會是另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譚健鍬奉獻給讀者的作品,就是以一個醫師的敏感,從醫學和科普的角度去重現歷史文化方面的吉光片羽。
不過這一次,譚健鍬不再僅僅是以西醫的眼光,為歷史名人的疾病追根溯源。他乾脆天南地北,中醫西醫,無所不及;有醫患關係的探討,也有心理分析的鋪陳。只要跟「歷史和醫學」有關,他都盡收囊中,借題發揮。比如由民族英雄岳飛的「將軍肚」,觸及古代中國人健美觀念的偏差;據晚清「胡慶餘堂」出現的虎骨選購風波,他回顧了中醫對虎骨的追捧,但也比較了中、西醫眼中不同的虎骨地位;從篡漢的新朝皇帝王莽既戴頭巾裹著腦袋,還用染料把頭髮、鬍鬚染黑這「時髦」的行為,聯想起脫髮和白髮的成因……
說實話,把歷史上有爭論有疑義的名人病例找出來,並且能夠撤除藩籬,把視角和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歷史、社會空間,編寫出一本文史、醫學並融的書絕非易事。在譚健鍬筆下,每一個事件或案例都力圖既具備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兼顧當時或後世的不同說法;在綜合諸家之見、各派之說的基礎上,譚健鍬獨闢蹊徑,做出自己的判斷,融故事性、學術性和趣味性於一體。
讀譚健鍬醫師的書稿,不僅不感枯燥,相反倒覺得是一種享受,常常情不自禁地為書中的精彩內容所吸引,回到歷史上的那些動人心魄的場景。對於這樣有助於提供知識、增添生活樂趣,有益於開發智力、開闊視野的好書,我當然表示熱烈的歡迎,並且要向人們熱情地推介。
本文節錄:【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一書
當叱吒風雲的帝王豪傑、名流富商遇到病魔,發生了哪些超乎想像的事呢?
博覽群書的譚健鍬醫師再度以豐沛的歷史、文學和醫學專業,從大量史料典籍中,耙梳出有別於一般歷史研究的觀察,並運用嚴謹的中西醫學專業,論述歷史上各種千奇百怪的疾病症狀與光怪陸離的醫療現場。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皆因佝僂症?
- .為關公刮骨療傷的其實是無名軍醫?
- .美食家蘇東坡嗜吃河豚,差點去見死神?
- .女詞人李清照因太瘦導致不孕?
- .努爾哈赤用溫泉療傷,反而一命嗚呼?
- .明朝畫家徐渭的藝術成就,來自精神分裂?
- .康熙帝愛吃肉,導致中風?
- .北洋艦隊將領流行用鴉片殉國?
- .蔣公的牙齒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本書囊括歷史中的醫患關係、心理分析、疑難雜症等探討,由河豚的中毒原理,談到一代饕餮蘇東坡;「初唐四傑」盧照鄰久病厭世,比較了古代與現代的臨終關懷機構;從隋煬帝墓葬的挖掘,看到僅剩兩顆牙齒的遺骸,進而由牙質的硬和軟,聯想到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一代人物終會灰飛煙滅,但他們生存的痕跡卻讓我們嗅到歷史中鮮活的氣息。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