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是大吉》新書試閱
有土斯有財?建商的定心丸
一切從源頭-心理面談起。房子奠基在土地上,華人歷來鍾情於土地,而且還有著幾千年的土地情節,這也許和華人是黃皮膚,華人文明是黃色文明,而黃色正是土地的顏色有些關聯吧。在大部分華人的心裏,土地早已經超出了它物質形態的意義,在他們的心中,土地有著更多精神和歸屬上的意義。華人很喜歡說一句話:“我的根在這兒”,表明他們潛意識裏將自己認定為可紮根在土壤中的、不易移動的物種。也正因為如此,鄉土情結成為了華人最根本的情結,尋根與安土重遷觀念成為他們最強烈的意識。
華人對於土地深切的情意和執念,是歷史賦予他們的個性,幾乎每個華人在出生伊始就被賦予了這樣的土地情結。從華夏文明一開始,便是土地之爭:奴隸時代是領主之間的領土之爭;封建時代是地主之間的田地之爭;到了近代,封建餘毒侵體的軍閥割據還是離不開土地的糾葛。試看華人五千年歷史,大凡綿延不休的大戰都是由土地之爭開始,以土地的重新劃分結束。而諸如家財萬貫的達官顯貴,往往是雄霸一方的豪強士紳。
在華人眼裏,土地是根,是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錢財,不過只是身外之物,一種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般等價物而已。如若不幸慘遭政治動亂或經濟危機,物價飛漲,再多的錢財也可能在一瞬間煙消雲散,變作一堆毫無價值的廢紙。
地主賣房
臺灣曾經有一家大地主,以家財萬貫橫霸鄉里。可惜家裏卻出了一個敗家之徒,在政府征地時,因貪戀政府給出的高價而悉數賣了本屬於私人的土地。當看著一片土地換來的堆滿桌子的紙幣,這個憨厚的地主笑了。但沒過多長時間,政府便發行了新臺幣,堆在桌上的舊台幣在一夜之間成了一堆毫無價值的廢紙,從此以後,這個大地主便家道中落,黯然退出了富人的行列,成了眾多勞苦大眾中的一員。現在這家人每每提及此事都後悔不已。
這樣一比,便看出了差距。倘若土地與財產也陷入了魚和熊掌的糾結之中,土地和財不可兼得,大部分華人似乎都寧願捨財而選擇土地,當然除了案例中不知土地價值的糊塗之輩。所以,在華人眼裏,擁有萬金倒不如擁有一片土地來的穩定實在。不過,這僅僅是一個假設,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也就是說,財產是土地的衍生品,有了土地,財產自然跟隨而來。但反過來則不一定會成立,在最為荒誕瘋狂的物價飛漲的年代,一麻袋錢尚且換不來一麻袋的糧食,一夜之間金錢變廢紙的事情屢屢發生。臺灣這家地主的沒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土斯有財”,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修正和完善的。不管是在古代的東方,還是在現代的西方,土地的使用權、轉讓權,以及最重要的所有權都是屬於私人的。倘若你買了這塊土地,土地包括土地上所附屬的一切都會成為你的個人財產,得到土地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願望進行重組和投資。西方人眼中的不動產和房地產,是指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房屋。雖然是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乍看來似乎沒有什麼聯繫之處,但若仔細想想,兩者卻有個相同點,那就是實行土地的私有制。在實行土地私有制的國家和地方,“有土斯有財”從華人的歷史傳統角度是可以成立的。
如果,實行土地國有、並將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開,如中國大陸,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如中國大陸,私人只能擁有70年的使用權,是否就可根除有土斯有財的觀念,進而讓民眾不再心繫房地產而瘋狂搶購呢?既然無法擁有土地的所有權,那便退而求其次,把對土地的依戀轉換到了對不動產的追求上。在所有的不動產中,房地產成為一般人最青睞的「投資保值資產」。於是,“有土斯有財”被現代的華人被悄悄地轉變成了“有房斯有財”的觀念,原本瘋狂地買地、炒地、囤地之風很快轉換成了更加高漲的買房、炒房、囤房之風。根深蒂固的「買房才會翻身」的觀念,最鮮明的就像香港前幾大富豪,幾乎發跡的原因都與房地產有關。有土也好、有房亦可,就這樣“無殼蝸牛”的平民購房者和房奴們卻也是不亦樂乎地奮不顧身投入非買不可的氛圍中。
歸結來說,價值感、安全感開始等同於房子。而房子無疑成了有錢沒錢的重要標誌,也成了精神寄託。對大多數的民眾而言,總有生活匱乏和恐懼的感受,當用僅有的一點餘錢去炒股,短時間就可能灰飛煙滅;錢存在銀行,卻只能眼看著物價飛漲。所以現在除了買一堆看得見、摸得著的磚頭外,還有什麼能讓民眾安心的呢?在獲得“免於匱乏與恐懼”的自由之前,華人應該會一直被世人賦予“愛買房子”的特性,而房產賣方也總能賦予民眾“買不起房子”的匱乏與恐懼,於是買房子就是買安全的心理讓房市永遠都不缺消費者。
從歷史角度,華人長期處在動盪的社會環境,因此讓華人一刻不停地在尋求安全感。顯而易見的是,租沒買安全,買的再貴也安全一生,以生活本質而論,安全比昂貴更重要。
簡單來說,房市買氣不墜的趨因是:一是,華人自古以來的戀土情結,“入土為安”和“落葉歸根”的思想;二是,物質社會的發展讓華人長期生活在匱乏和恐懼之中,房子給人實實在在存在的安全感;三是,華人買房比租房更安全的觀念根深蒂固。
我為什麼要從心裡根因來解讀華人世界的房市?因為傳統的“有土斯有財”觀念,等於是給了房地產商一顆定心丸,讓房地產商有足夠的信心把房價漲的更高,也因此他們永遠不愁沒有消費者。只有等到房子不再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的時候,房地產的熱度才會真正降溫,但作為聰明理性的潛在購房者,就必須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理性看待買房這件人生大事。
本文摘自:《租!是大吉》ch1.你是買"家",還是"買家"
這是對人生財務重新分配思維,最關鍵的一本書!
這是理解中港台華人世界房產,最簡明的一本書!
這是導覽世界不同的住房文化,最快速的一本書!
這是觀測台灣房市趨勢,最具參考的一本書!
這是小薪一族,晉身有產階級最重要的一本書!
什麼是“買房四部曲”?為什麼它是非思不可的置產致命心理戰?
專業作者久浸房地場市場,悟出的“上下交征利”購屋法則是什麼?
《王老先生有塊地》這首人盡皆知的兒歌,蘊含了什麼樣的房地產哲理?
未來幾年房市泡沫將至,當進入房產如進入“產房”般地焦慮與等待,你得想想人生何時該買房?抑或何必該買房?
這年頭,還有什麼比房事更重要?1860年代林肯解放黑奴;21世紀本書解放屋奴,要讓你的辛苦房貸從銀行搶回來
有了銀子,買了房子,但手裏已沒剩下幾個子兒……犧牲娛樂、緊縮消費,努力一生就只為個房?千萬別以為,買房就能抗通膨,美、歐、中,經濟陷入疲軟,大蕭條風暴隱隱成形。別相信,房子擺久了沒有不上漲的神話,日本房產長年不振,美國房市也欲振乏力,希臘、西班牙,昔日榮景的樓市,今已變鬼城。
房子對了,時機錯了,財富只會嚴重縮水,當各國推動出租政策,打房幾成世界趨勢,關鍵時刻的選擇:就是財富自保。租是否比買划算?是你決定財富分配的人生精算!
華人地區的最夯群眾運動就是買房,有土斯有才的觀念,像是DNA般地深植在每個華人的基因裏。但為什麼有些國家的民眾卻不這麼想?買了房就快樂嗎?買了房真是一生中最穩定的生活屏障嗎?其實未必。
當理解了其他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當重新審視人生的價值,當重新排列一生中的優先序列,或許就不會窮其人生的努力,只為買下一生中最貴的商品了。本書希望能解放所有華人的迷思,讓你在傾一生之力購屋時,還能有不同的選擇與生活主張。
作者介紹
陳玉霖
現職
不動產估價師全聯會理事長
麗業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所長
學經歷:
淡江大學企管所EMBA碩士
交通大學MBA學分班
政治大學地政系都市計劃組畢業
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名譽理事長
峰易資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台北市暨新北市基準地地價審議委員會 委員
第十一屆中華民國土地估價學會 常務理事
新北市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 委員
高雄市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 委員
台北市都市更新權利變換計畫審查小組 委員
獲頒榮譽:
台北市第二屆優良不動產估價師
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地政貢獻獎
《租!是大吉》新書資訊: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540087518&lid=search&actid=wise
更多房市相關叢書歡迎加入www.facebook.com/tttks 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