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後記)
這本書主要的依據,是我在智利進行的數百小時訪談,對象包括三十三名聖何塞礦場崩塌的倖存礦工及礦工家屬,也參考維克多・賽格維亞的日記。許多訪談為顧及隱私,是在個別的礦工家中進行,有時他們的妻子、女友、孩子或其他親戚也會在場。有些訪談是團體進行,地點包括科皮亞波的飯店,及聖地牙哥凱利法律事務所的辦公室。
通常一大群人在經歷命在旦夕、改變人生的經驗之後,他們對於某些事件的意見與反應,每個人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三十三人的團體信賴我,讓我完整闡述他們的故事。我盡力確認出何者為事實,何者是虛構。若文字有誤,錯誤當歸屬於我。
礦工們受困地下的最初十七天,許多實際經驗是從礦工訪談,及他們自己拍的影片中得知。荷西・恩利奎在那不幸的八月五日,將手機帶入礦場,沒和其他人一樣放在地面上的置物櫃,而他手機拍的影片,成為那段時間僅有的畫面。此外,智利政府讓我觀看在找到這些人後不久所拍的完整影片。從畫面中即可看出,礦工們身體狀況惡化,及聖何塞礦場內部的環境很不適合人類生活。我也看到礦工自行拍攝的畫面(搜救人員找到他們之後,從竪井送攝影機下去,他們就自行拍攝)。為了重建地下礦坑的工作情景,我曾和當時的礦業部長羅倫斯・戈爾伯恩,一同前往附近礦場,並從中獲益良多。
除了訪談之外,智利國會調查委員會對於礦災及其成因的調查,乃是成書過程中的重要文件。曾前往智利的美國航太總署專家,將這段經歷告知航太總署的口述歷史計畫。我在訴說航太總署救援行動的章節中,引用這些敘述。更多詳細資料,來自於美國探鑽者傑夫・哈特在科羅拉多州電視台的專訪,及他在科羅拉多礦業學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的演講。一九九三年,《國際地球科學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Geologische Rundschau])曾刊登數名學者針對阿塔卡馬南部地質與「礦化作用」(mineralization)的研究,本書關於這一帶的地質歷史段落,即是引用這份刊物。達爾文關於科皮亞波與阿塔卡馬的描述,則是出自於他知名的《小獵犬號航海記》(The Voyage of the Beagle)。佩德羅・李維羅救援失敗的過程,部分是依據他在二〇一〇年十一月於礦業雜誌《地區礦產》(Area Minera)訪談而來。二〇一一年,產業雜誌《智利礦業》(Minería Chilena)曾回顧這次搜救行動,並提供許多有根據的重要事實。搜救過程的許多細節則來自智利報紙每日大量的報導,尤其是《時代評論者報》與《信使報》(El Mercurio),及卡洛斯・維爾加雷・厄恩伯格的著作《聖羅倫佐行動》(Operación San Lorenzo)。他是個報業的資深記者,他想肯定聖何塞礦災報導中智利撰文者與攝影師所展現的專業能力,並希望藉由那本著作,展現他們集體的努力有何影響。
我對搜救者與官員進行的許多訪談中,許多人給予重要的協助,尤其是戈爾伯恩、克里斯提安・巴拉、佩卓・加洛、安德烈・蘇嘉瑞特、探鑽師艾杜瓦多・伍達多與尼爾森・弗羅雷斯、搜救者曼紐爾・岡薩雷斯、值班主任帕布羅・拉米雷茲,還有卡洛斯.皮尼亞。心理醫生亞伯托・伊圖拉表示,他願意與我對談,是應「我的礦工案主」要求。最後,我要特別感謝達里奧.賽格維亞、弗羅倫席歐.阿瓦洛斯與艾利克斯.維加的家族,讓我在他們家中停留許多時間,與我對話。
我初抵科皮亞波,對這座城市還不太熟的時候,律師瑪麗雅・泰瑞莎・歐拉(María Teresa Hola)曾帶我到處跑。在這座城市長大的她及許多科皮亞波居民,將城市的歷史向我娓娓道來。聖地牙哥凱利法律事務所中,寶琳娜・希爾巴(Paulina Silva)與皮勒・費南德茲(Pilar Fernández)把他們與礦工相處的經驗告訴我;克羅蒂亞・貝瑟拉(Claudia Becerra)與索雷達・阿瑟雷卡(Soledad Azérreca )協助我尋找礦工受訪,安排我在智利的行程。律師吉耶莫・凱利(Guillermo Carey)、費南多・賈西亞( Fernando García)、雷姆柏托・巴德斯( Remberto Valdés)與利卡多・費雪(Ricardo Fischer)信賴我,願意把這項計畫交給我,真感激他們的支持。
鳳凰影業(Phoenix Pictures)的愛德華・麥克葛恩、派翠西亞・瑞根(Patricia Riggen)與傳奇監製麥克・梅道佛(Mike Medavoy)在閱讀尚未完成的書稿之後,給予諸多美好的鼓勵。紐瑞雅・安森(Nuria Anson)將數百頁訪談謄寫完成,若非她如此孜孜不倦、速度飛快,本書恐怕還需耗時多年才能寫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潔西卡・波以安諾佛(Jessica Boianover)、洛杉磯的賈斯敏・歐特加(Jazmin Ortega)也將訪談行諸文字,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里卡多・路易斯・莫索(Ricardo Luis Mosso)還進行研究。伊德拉・諾維(Idra Novey)在我翻譯西班牙文時,提供許多很有幫助的建議。編劇荷西,利韋拉是我在許多訪談中的伙伴,而他為許多礦工的故事,提出寶貴的洞見。監製監製李奧波多・恩利奎茲與西西麗雅・阿瓦洛斯(Cecilia Avalos)也協助安排許多訪談。
這本書絕大部分的撰寫過程,我同時任職於《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要感謝下列同事們在我接下本書這麼龐大的案件時,協助我履行報社的職責:妮塔・雷利韋德(Nita Lelyveld)、喬伊・普雷斯(Joy Press)、卡若琳・凱洛格(Carolyn Kellogg)與大衛・烏林(David Ulin)。我要深深感謝朱蒂・包德溫(Judy Baldwin)對於創作過程與人性的精闢見解。她的建議讓我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中保持理智與專注。
謝謝威廉・莫理斯奮進經紀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的傑伊・曼德爾(Jay Mandel)、艾麗西亞・戈登(Alicia Gordon)與艾利克・羅夫納(Eric Rovner),讓我有機會撰寫本書,並給予信賴。我的老友與編輯尚恩・麥唐諾(Sean McDonald)聽見我要寫這本書時並未退縮,並讓成書在FSG公司出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感激我的妻子維吉妮雅・艾斯皮諾(Virginia Espino)。我在撰寫這本書的三年期間是靠她支撐家計,她忍受我前往智利五趟,頻繁離家。沒有她的愛與協助,我無法完成此書。謝謝妳,我人生的摯愛(amor de mi vida)。
本文摘自《33:地底700公尺,關鍵69天,震撼全世界的智利礦工重生奇蹟》一書作者後記,麥田出版
◎在地底下,他們對抗的始終不是死亡,而是絕望。
◎史上規模最大、營救難度最高、預估生還率近乎零的礦災‧救援指數更勝《聖母峰之死》、《127小時》
◎亞馬遜4.5星佳評‧入圍美國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好書獎、紐約時報書評選書‧重量媒體《今日美國》、《紐約時報》一致讚嘆
◎普立茲獎獲獎記者歷時三年寫成的動人紀實!
◎改編電影《33:重生奇蹟》2015/12/11見證奇蹟!由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茱麗葉畢諾許主演‧《黑天鵝》、《隔離島》金獎製片製作
=內容簡介=
世界把他們當英雄,他們卻深知自己平凡至極,
因為在六十九天內,他們時時刻刻都面對著自己內心的軟弱、貪婪與恐慌……
這一天,擁有百年歷史的聖何塞礦場一如往常地等待前來開工的礦工,他們和平時一樣向家人道別,搭上通勤巴士,進入礦場。這天唯一不同的是,就在下午,礦場忽然崩塌了。
地底下共有三十三個人。有人過幾天就要幫女兒慶生,有人女友腹中正懷著孩子,有人五個月前才剛從南美大海嘯中死裡逃生……現在,這裡是地下七百公尺。他們能活下來嗎?
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就是「飢餓」。餅乾、罐頭能讓三十三個人撐過多少天?除了飢餓,他們還得面對不斷擴大的沮喪,以及持續萎縮的希望……
看著陷入恐慌的同伴,礦班主任明白一件事:三十三個人可以爭奪僅存糧食,也可以冷靜地合作,一起找到出口。於是他做了一個深深影響大家的決定,因為他知道,就算他們真的無法再見到家人,至少他們也曾試著努力活下來……
沒有這次災難,人們不會知道信念的力量有多強大!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