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翔雖然身兼演員、導演、編劇等身分,但其實不是科班出身,就只能用最笨的方法,讓自己完全變成劇本裡面的樣子,然後隨著年齡漸長,才發現「演員不可能完全變成劇本裡面的那個人,會找我演一定是看到我身上有某種特質跟劇中的角色契合」,一開始馬志翔會先放棄,因為有點彆扭、有點痛苦。
他回憶2003年的戲劇作品《孽子》,身為直男要扮演同志,馬志翔硬逼自己在一個狀態裡,因為很難進去,一旦進去後就不想出來,就這樣整整三、四個月過得非常痛苦,二十多年下來,隨著資歷、隨著經驗,慢慢可以拿捏平衡點,開始享受演出各種不同角色的樂趣,在拍攝現場讓自己放輕鬆、不要放掉自我。

「一開始拿到劇本,我會先看劇本的前10頁、跟劇本的後10頁,看這個角色原本是怎麼樣?有沒有改變?然後它的改變幅度大不大?越大就越有挑戰,越大表示劇本的中間發生很多很有趣的事情,我在解析劇本的時候是用這種方式。」選擇作品馬志翔先看劇本,接著看製作團隊,身為編導,能跟好的團隊一起工作,也是一種互相學習。
談到即將播出的大愛電視台作品《我們六個》,馬志翔坦白說自己的角色:「是一個壞爸爸。」劇情取材自曾經引起轟動的社會事件,馬志翔跟天心飾演夫妻,生下六個孩子,劇組一開始給馬志翔看新聞剪報就已經讓他非常震驚,連朋友都擔心馬志翔演這角色會不會有負面影響。
「孩子們其實對父親其實還是沒有那麼的恨,我只能這樣講不管是真實事件也好、不管是劇本的編寫也好,其實我是非常愛這六個孩子的,那出於這個愛,我覺得因為我自己也有一個小孩,我就很想要試看看這個角色,雖然說他是一個很糟糕的父親,那我就想辦法能夠在這個糟糕當中,能不能找到一些溫暖在裡面,然後就跟編劇跟導演、電視台討論,然後我們就一起來創作這個角色。」加上天心也是馬志翔非常期待合作的對象,讓他點頭接拍。

聊到身為演員時接觸過非常多不同的角色,馬志翔從辛苦的方法演技逐漸轉變,「所有創作都是來自於經驗,人要有歷練,我們有時候看一些比較資深的老演員,他其實什麼都沒有想、什麼都沒有表現,可是他在螢幕面前,你就可以感動,那是因為他有那個歷練,並且把那個經驗變成他的歷練。」
「其實很多的前輩都告訴我說,閱讀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沒有那個經歷,沒有辦法得到變成自己的經驗,我們可以從閱讀去很快地吸收別人的經驗,加上自己的想像,然後再想辦法再投射在戲劇表演裡面,所以我覺得閱讀是很重要,身為一個要具備的能力,就是閱讀。」
馬志翔說「演員是一個很棒的職業」,可以不同去嘗試、體驗人生中可能不會遇到的狀態,但當演員的無奈就是「永遠都是被選擇的」,如果心裡有故事想說怎麼辦?那就自己當編劇、當導演,馬志翔當年就是當演員演出了興趣,然後試著寫出自己想寫的,劇本沒人看得懂怎麼辦?那就自己當導演,出於對工作的熱愛,讓他一步步踏出想走的路。

馬志翔
生日:3月1日
2007年憑《十歲迪娜的願望》獲得第42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編劇獎
2008年憑《生命關懷系列—說好不准哭》獲得第43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導播(演)獎
2014年憑《KANO》獲得第51屆金馬獎費比西獎
新作《我們六個》8月5日起周一至周五晚間八點,於大愛頻道及大愛劇場YT頻道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