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劭穎 圖.to_ press
在主流出版市場看不見的地方,總有人默默創作、等待被聽見。
位於台北的to_ press,就是這樣一個為支持創作而生的獨立出版平台。
自2022年成立以來,to_ press不只是一個平台,更像是一個創作者互相扶持的場域。
專注於敘事性、互動性與實驗性出版,他們以小量合作為步伐,與台灣各地的攝影師、插畫家與藝術創作者合作,將難以進入商業市場的作品製作成書,並在吉隆坡、曼谷、東京等地的國際藝術書展上,努力為台灣聲音找到更多讀者。
然而,參與國際書展的經驗,卻讓to_ press更深刻意識到一個困境─藝術家書與自出版書籍的生命週期極短,往往只在書展或小型展覽中短暫亮相,之後便迅速消失。
「藝術書展之後,書都去哪兒了?」這個提問,成了他們重新思索出版意義的起點。
2024年,to_ press將「出版」轉化為一種策展實踐─讓書籍不再被視為靜態物件,而是一種可以被經驗與參與的行動。
他們策劃《AFTER Art Book Fair》巡迴展,把台灣藝術家書帶回咖啡館、舊眷村等生活場域展出,延長作品與讀者相遇的時間,也讓創作者的努力不再消失於市場機制中。
2025年,他們邁出了更遠的一步。
to_ press首次受邀前往吉隆坡蔦屋書店舉辦國際展覽─《非普通信仰Belief it or not》。
這不僅是一次作品展出,更是一次對「文化交流」與「文化外交」的行動想像。
展覽以「信仰」為題,聚焦台灣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與集體心理,帶著來自台灣土地的故事與出版實踐,前往多元族群、多語言、多信仰共存的馬來西亞,展開一次異地文化對話。
對to_ press而言,這場展覽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為台灣創作者爭取了一次集體被看見的機會。
那些在主流視野之外努力創作的台灣藝術家,終於能透過這個平台,被帶向國際,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閱讀與理解。
這是一場不以商業為目標的展覽,而是一種文化支持行動─將創作者的故事,作為交流的素材,而非商品。
正是因為深知創作的困難與邊緣處境,to_ press才將平台視為一個「支持系統」:一同支持那些還在摸索自己語言的創作者;支持出版成為創作旅程的一部分,而非終點。
從台北出發,走向吉隆坡,to_ press用行動證明:即使是最邊緣的聲音,只要被傾聽,就有存在的價值。
他們相信,出版不只是紙本與流通,而是一場文化照護,是為創作者撐起一座可以被看見的舞台。
這個充滿速成與流量競爭的時代,to_ press選擇慢慢做書,陪伴創作者。
《非普通信仰 Belief it or not》目前也歡迎符合展覽主題,不限媒材開放大家徵件,期待屆時的展覽成果。
▊圖說:to_ press策劃《藝術書展之後,書都去哪兒了》展覽巡演於鬧咖啡、糊一口飯。
※理財周刊1299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輝達市值4兆啟示錄
◎發行人語>邊緣AI助漲IPC
◎新聞熱線>戴雨凡推藝術公益 理善藝聚暖心同行
◎新聞熱線>國寶藝術家威廉.透納首度來台大展!泰德美術館部長專訪揭露透◎納背後的光影精神與時代意義
◎理善大家來>to_ press:讓台灣創作者不再邊緣─從書展邊陲到國際交流
◎理財我最大>把自己逼到臨界點!波段達人AII In練膽 賺翻倍財富
◎價投實踐家>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 AI與DC趨勢動能持續增強
◎解碼房市>川普關稅大刀真威!建商Q2購地大縮手
◎封面故事>台積電火車頭地位無可撼動 AI產業鏈隨輝達封王起舞
◎特別企劃>從上半年營收數據掌握七月關鍵轉折 這3大族群成長力最實在
◎財經趨勢透視鏡>聯準會主席任期將屆 降息即將再度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