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醫師提醒,健康生活型態是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核心關鍵,且根據研究,只要掌握「趨吉避凶」原則,可有效降低失智症約45%的罹患風險,包括飲食、運動、發展興趣等。
為有效降低「失智浪潮」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預防意識,台灣失智症協會正式推出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宣導素材「失智症十大警訊」與「預防失智,現在開始」,利用療癒系、知名日本插畫角色合作,幫助大眾掌握失智早期警訊與預防延緩策略。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指出,失智症的警訊,不僅有大家熟知的記憶力減退,還包括語言表達困難、理解視覺與空間關係出現困難、情緒與個性改變、逐漸退出職場或社交活動等多項症狀,前期症狀也與所罹患之失智症類型相關。了解失智症警訊,不僅能守護自己與親友的大腦健康,更有助於在社區中辨識到需要幫助的對象、主動提供協助。
什麼是「趨吉避凶」原則?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醫師王培寧建議,民眾可從以下面向著手:飲食採地中海和麥德(MIND)飲食;每週維持中高強度運動的習慣、保持社會連結及維持學習、發展興趣等,並預防及控制三高、避免頭部受傷、憂鬱、抽菸與過量飲酒。
同時,王培寧表示,此次文宣內容也納入近年國際研究關注的新興風險因子,鼓勵保護視力與聽力,並提醒若已有相關問題應積極治療及配戴輔具;降低暴露於空氣汙染中,不僅是室外,室內也可搭配排油煙機、空氣清淨機等,提高生活及健康品質。
台灣失智症協會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為了以更親切有感的方式推廣失智識能,,此次失智症十大警訊文宣特別與日本人氣插畫家金澤信老師合作,透過筆下著名角色「胡子碰碰OHIGE no PON」的溫暖療癒圖像風格,傳遞關懷失智理念,並期待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主動認識與關心。接下來也將攜手「胡子碰碰OHIGE no PON」一起透過公益講座、聯名公益品項等企劃,邀請民眾透過不同方式參與、關注失智議題。首場公益講座將於7月27日舉辦。
照片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8月起50萬人免費用藥! 公費流感藥物新增「產婦、肥胖兒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