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各式輔具租售的庇護工場
您知道嗎?在臺北市萬華區國興路上,有一處靜謐的角落「第一輔具庇護工場」這裡,是許多身心障礙者實現穩定就業與自立生活的重要基地。第一輔具庇護工場由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委託辦理並挹注經費設立庇護工場,透過庇護性就業服務,協助更多身障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職場節奏與尊嚴。

輔具專業化,成就社會價值
第一輔具庇護工場主要服務第一類心智或精神障礙者,並且以「就業+長照」的雙軸服務為特色,除了提供身障者長期穩定、安全的的工作,並結合超過30年的輔具專業背景,與臺北市聯合醫院、長照機構及居家照顧系統合作,例如輪椅、便盆椅、助行器等輔具的清潔、消毒、包裝與物流等專業服務。
庇護工場主管方副執行長感性地說:「輔具和許多家庭都有關連,尤其在高齡社會中,輔具租借與清潔服務,不只是為了使用者,更是在協助照顧者減輕負擔。而這份意義深遠的工作,我們的身障夥伴不但做得到,還做得非常好!」。

標準化流程與職務再設計:打造每雙手都能安心發揮的空間
提供不同障別與能力差異的員工職務再設計,例如手部張力較弱的員工,特別調整刮水刀的長度與握把設計;對於坐輪椅員工,也重新設計桌面高度與工作範圍,甚至連出勤表單都改為圖像式操作,讓每一位員工都能「看得懂、做得到」。
方副執行長分享:「我們提供的是從生活中出發的服務,而我們的夥伴們,正在以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參與、付出並創造價值。」。

庇護轉銜:給予選擇與成長,尊重每一份努力
工場內每6位庇護員工配置1位就業服務員,協助溝通、訓練與工作適應。此外,工場提供庇護員工轉銜到一般職場就業的機制,協助有意願與能力的員工轉入一般職場,如中研院、臺大、第一社會企業等單位,並評估每位身障夥伴能力,在同一職場裡搭配2名至3名一般員工在一起工作,這不僅讓身障夥伴穩定工作,也提升工作效益,歷年來已成功媒合至少5位身障夥伴轉銜就業,展現轉銜制度的可行與價值。
然而,副執行長也坦言:「不是每一位身障者都適合外部職場,外部職場節奏快、要求高,對某些身障者而言反而是壓力與焦慮的來源。我們更重視的是,每個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安心發揮。」,這樣的信念,更凸顯了庇護工場的存在價值,讓每一位庇護員工擁有選擇的自由與被接納的空間,尊重差異與意願,強化並支持,安心且穩定的工作。
庇護工場:撐起希望,點亮自立的生活
庇護工場提供身心障礙者在友善的環境中工作,並透過就業服務、職務再設計與彈性的就業轉銜支持等機制,讓每一位庇護員工,一步步累積能量,撐起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