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李衣綸/台北報導
熬夜的代價,小心讓你「痛」到有感!研究顯示,長期失眠或睡眠不佳的人,普遍有更高的慢性疼痛風險。信義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林姸余提醒,一旦睡眠品質長期不佳,身體的修復機制受影響,不僅會導致慢性筋骨疼痛,還會讓皮膚老化速度加快,包括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關節炎等問題,同時,容易出現黑眼圈、皮膚暗沉、乾燥等狀況。
儘管知道睡眠是人體修復與再生的重要時段,影響著全身的生理機能,但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加上3C不離手,往往捨不得睡,熬夜成常態,不少人甚至以為只要利用週末再來補眠就好,其實全讓自己陷入健康風險。
林姸余說,每天的深睡時間,是修復筋骨肌肉發炎的關鍵,因為在深層睡眠階段,人體會釋放大量的生長激素,這對於筋骨修復至關重要。生長激素可促進肌肉、韌帶、關節軟骨與骨骼組織的修復,並減少白天因活動導致的微小損傷。
林姸余指出,另外,睡眠期間副交感神經活躍,血液循環增加,能夠將更多的氧氣與營養物質輸送到受損的肌肉與關節,促進組織修復。如果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導致肌肉與關節修復不完全,久而久之,容易出現慢性筋骨酸痛。
林姸余說,相反地,高品質的睡眠可以促進抗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幫助身體更有效地修復受損組織,因此,經常失眠或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感到肌肉僵硬、關節痠痛,甚至有「睡醒更累」的感覺,這正是身體無法充分修復的結果。
林姸余指出,皮膚細胞的修復與更新主要也發生在夜間,深睡時皮膚細胞的分裂速度比白天快3倍,這時肌膚代謝特別有效率,有助修復白天時因紫外線、空氣汙染等氧化壓力造成的損傷,減少斑點、色素沈澱的發生;睡眠時體內的膠原蛋白合成也增加,是維持皮膚彈性與水分的重要成分,若膠原蛋白合成受阻,皮膚會變得乾燥、粗糙,甚至出現細紋與皺紋。
想要提升睡眠品質,中醫有助招小方法。林姸余建議,應每天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與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同時可透過中醫方法,如泡腳、穴位按摩(如神門穴、內關穴)、調整飲食與中藥調理(如酸棗仁、柏子仁、百合等),幫助入睡與提升睡眠品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真「天眼」!防院內感染 國衛院首創免監視器、藍芽追蹤醫護洗手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