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電商專家
網路交易資料一直是駭客認為可以詐取消費者錢財的「可貴資產」。根據2022年165反詐騙官網所列出的「高風險賣場」,其中就有129間電商上榜,這也提醒電商業者必須更注意網站的資安保護,才能保障消費者安心購物。
電商最容易碰到的3大資安問題,不外乎是「網站遭到惡意攻擊」、「信用卡盜刷」,以及「會員個資外洩」,不是安裝防火牆、加密數據、備份措施及存取控制就夠了,為了避免商譽受損,業者還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統:
1.內部管理
根據員工的職務內容,設定好後台管理員的帳號權限,這是最基本的「設限」。另外針對登入後台密碼的部分,也要規範定期更改且不能重覆的要求,並開始「雙重驗證」的功能,和交易相關的電腦,應該限制連線外網,或是做好掃毒的設定。
2.法規遵循
業者也應該遵守GDPR(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CCPA(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等法規,另外也要參考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進行系統的辨識、評估,並降低資訊安全風險,確保資訊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員工訓練
定期的內部培訓、提高員工對資安的認識,確保他們可以及時辨識,並且有應對潛在網路攻擊的敏感度。
4.配套措施
例如出貨時不要包含完整的顧客資訊,避免顧客未妥善銷毀收據造成個資外流;另外在網站上加入「反詐騙公告」,提醒客戶品牌不會主動電話聯繫告知重複扣款/錯誤下單/誤設分期,不會索取或核對金融帳戶/信用卡資訊、也不會要求顧客前往臨櫃或操作ATM進行匯款/退款/補繳金額等行為…盡到「告知義務」,提醒消費者多注意,以免受騙上當。
現在很多消費者都會遇到信用卡遭到盜刷的情形,為了避免「扣回爭議帳款」的情形發生,業者也可以開啟金流端3D驗證,保護權益。
5.遇到問題迅速處理
被惡意軟體攻擊、網站被入侵,或是資料外洩時,就需要先評估面臨的威脅,然後先建立網路白名單(僅允許信任IP的流量訪問伺服器),然後允許經過驗證的安全應用程式執行…等來找到問題、盡快排除。
6.發表聲明讓消費者知悉
當狀況發生後,第一時間最好在社群平台、官網、Line群組等管道通知消費者或合作夥伴,並且提供處理進度及留下聯絡資訊,避免影響商譽,也能讓消費者安心。
7.事後優化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既然碰到了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它再次發生。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強化原本較弱的資安項目,更謹慎地面對資安問題。
近年來新零售模式OMO(線上整合線下,Online-merge-offline)迅速發展,也讓消費者的姓名、通訊方式、消費紀錄、瀏覽行為、信用卡資訊等都被業者掌握,產生了隱私風險及資安挑戰。經濟部也因此在2024年11月發布《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業者也應做好相應的防禦策略,建立一個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平台。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開出720元高薪比打廣告更有話題性 酷澎為未來電商商城舖路
【林克威專欄】618電商衝買氣大打優惠戰 關稅調整前最後機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