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令
◆水電站旁的暑假
防汛沙袋堆裏長出的涼鞋,
像被曬褪色的陶俑,守著
二十年前砌進水泥的貝殼。
我們數著洩洪閘的波紋跳水,
小銀魚突然咬住腳趾——
這帶電的親吻,比物理課本裏
摩擦起電實驗更讓人戰慄。
塑膠蝦籠是倒置的星空,
困住三粒會劃水的彩虹,
還有半片去年秋天的楓葉。
無人機懸停在壩頂,
螺旋槳攪動熱浪時,
整條河都跟著它的影子
在作業本上洇出藍色航跡。
爺爺說上游漂來的礦泉水瓶,
都裝著山那邊的雷聲。
而我們更相信,
被螃蟹夾過的食指,
能解開所有
流向秋天的數學題。
◆雷暴觀測手冊
鉛筆盒是微型氣象站:
半根鎂條、兩支試管、
三顆沒來得及許願的玻璃彈珠,
和寫了一半的暴雨日記。
爺爺說閃電是天空的裂縫,
我們卻用延時攝影,
逮住烏雲給太陽充電的瞬間。
當雨點開始批改數學作業,
螃蟹在臉盆裏用泡沫
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化學筆記的空白處,
虹吸現象與彩虹同時出現,
像被氫氣球拽走的
半頁實驗報告。
晾衣繩上的白襯衫鼓成風帆,
而螞蟻正搬運著
我們掉落的橡皮屑——
這些方糖大小的島嶼,
漂向暑假的
最後一個黃昏。
◆Wi-Fi西瓜協奏曲
充電線纏繞冰鎮汽水瓶,
朋友圈曬出九宮格夏天——
補習班冷氣太足,
球鞋底還粘著海邊沙。
淩晨三點的遊戲介面,
突然彈出作業提醒,
像半塊融化的雪糕,
黏住剛發芽的自由。
短視頻裏環球旅行,
現實是空調房瑜伽墊,
生物鐘被曬成
一卷顛倒的膠片。
直到開學前夜,
才想起暑假計畫表
還躺在備忘錄裏,
和蟬鳴一起靜默成
待機狀態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