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暑假期間,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身高,開始考慮中藥轉骨。然而,常見的迷思是「女生初經後、男生變聲後」才適合。中醫師提醒,若等到青春期末期才介入,可能已錯失黃金成長期。
中醫掌握孩子成長3階段 根據孩子體質調理「補不足,瀉有餘」
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指出,中醫將孩子成長期分為3階段:第2性徵出現前、開始出現時,以及出現後2年。當第2性徵開始出現,正是介入中醫轉骨的最佳時機,例如女孩乳房發育、月經來潮前1年,尤其初經來前1年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而男孩睪丸、陰囊開始變化、聲音出現變聲徵兆時,就應留意孩子身體變化與作息調整。
針對坊間迷思「轉骨方吃了會不會長不高、骨板閉合更快?」沈瑞斌院長解釋,中藥並非荷爾蒙補充,中醫觀點強調「補不足,瀉有餘」,會根據孩子體質進行辨證施治,調理脾胃吸收功能、改善氣血循環與肝腎發育。例如脾胃虛弱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食慾差、容易疲倦;肝氣鬱結則表現在情緒悶悶不樂、易怒,這些都可能影響成長激素與骨骼發展。
沈瑞斌院長表示,常見的體質類型包括脾虛濕盛、肝鬱氣滯、腎陰虛與腸胃濕熱等,不同性別也有差異。女孩偏向氣血與滋陰的調養,若經期前腹脹不適,多與肝氣鬱結有關;男孩則常著重在肝腎調理、補骨強筋。
睡眠、運動與飲食習慣打好基礎 轉骨藥方融入藥膳避免「灌藥」反效果
轉骨藥方通常會以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味地黃丸等為基底,再視體質加入疏肝、補氣或強骨藥材,建議1週服用1次、煮成藥膳形式為佳,避免讓孩子感覺「每天灌藥」,造成反效果。
除了藥物調理,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是影響成長關鍵。沈瑞斌院長建議,想讓孩子長高,一定要顧好「3大基礎」:睡眠、運動與營養。
沈瑞斌院長進一步說明,國小生每天至少要睡滿8至10小時,晚上10點前入睡效果最佳;飲食上應多加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牛肉、魚類等,並搭配含鈣食材如小魚乾稀飯,而非只依賴骨頭湯等「民間偏方」;運動方面,跳繩、伸展、慢跑等活動,有助促進骨骼生長與血液循環,也能提升情緒與專注力。
轉骨方不是萬用藥需依體質量身打造 「順勢而為」迎來健康長高曲線
沈瑞斌院長也提醒,若孩子出現性早熟、肥胖、壓力大等情況,應特別注意,此外,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快快長高」,可能自行抓藥或購買來路不明產品,但這些不僅可能無效,還可能促使荷爾蒙提早分泌、反而阻礙長高。
「轉骨方不是萬用藥,而是根據體質量身打造的調理方式。」沈瑞斌院長強調,中醫調理的核心理念在於「順勢而為」,而非逆天改命。透過辨證體質、調整生活習慣,加上適當中藥介入,有助孩子在自然生長節奏中,迎來健康成長的長高曲線。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 癌症連續43年蟬聯10大死因榜首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