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溺水案頻仍,游泳自救格外重要。台中市306所市立國中小,約8成學校共計7萬5000多名學生上游泳課,但檢測合格低於5成,市長盧秀燕1日在市政會議指示,教育局應訂出合格目標,希望明年底要達到5成,另全市僅9所市立學校有游泳池,未來須加強建設。
台中市政會議於昨天舉行,由教育局、觀旅局、消防局進行「暑假期間水域安全」專案報告,教育局長蔣偉民針對全市學校游泳教學情況指出,目前台中市有9所市立學校設游泳池,加上其他公私場域,共計67處可進行游泳教學,全市306所市立國中小,113學年有8成學校安排上游泳課,約7萬5000多人。
蔣偉民提到,目前規定國小須學會游泳前進15公尺,換氣3次以上、國中游泳前進25公尺,換氣5次以上才合格。國中小7萬5000多名學生中,檢測合格率為45%,已從112學年32%明顯提升。蔣偉民進一步說,1學期安排5至8周課程,每周2至3堂課,在有限時間內達到這種成效,相當不簡單。
盧秀燕則認為,檢測合格不到5成,教育局要訂出目標,希望明年底要達到5成。另市立高中職以下學校共計350所,僅9所學校有游泳池,未來要加強建設學校游泳池,市區的大所學校因腹地不夠較困難,偏鄉學校較可行,可以進行盤點,並採區域合作模式,提升學生游泳自救能力。
針對超過5成學生不合格原因,蔣偉民認為,學習游泳應該當作樂趣,若硬性規定學生要合格,恐對教學產生壓力。另全市有2成學校未安排游泳課,蔣偉民則表示,學校會評估課程發展狀況,另教育局規定游泳課要有1堂課在水中,所以游泳池距離學校以10至15分鐘車程較適宜,這也是學校衡量的原因。
此外,盧秀燕提到,以往都認為溺水案件以暑假為高峰期,但從消防局提供數據可發現,近3年來,5、6月溺水人數反而最多,代表天氣愈來愈熱,民眾戲水時間有往前挪趨勢,建議相關單位水域救災的整備工作及宣傳可提前至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