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局日前偵破一起專門針對臺灣龍頭醫院、大學與上市公司發動的大規模網路攻擊案,該組織自稱「CrazyHunter」,這次攻擊的對象集中在臺灣關鍵基礎設施,包括馬偕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亞洲大學及其附設醫院、喬山健康科技、華城電機、科定企業等至少七家機構。單一勒索金額從80萬至250萬美元不等,總額上看3億臺幣。此案不僅是臺灣歷來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勒索攻擊之一,更首度顯示駭客攻擊源頭與手法雙雙翻新,引發國內資安圈震撼。

過往臺灣遭駭客鎖定時,攻擊源多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俄語系國家及地區,但這次主嫌則為來自中國浙江的20歲羅姓男子。業界分析,俄烏戰爭爆發後,當地駭客組織動員力下降,網攻主力轉移,中國駭客疑似趁虛而入,臺灣成為新興駭客測試場。
據了解,CrazyHunter的手法不像傳統駭客僅將資料加密後寄出勒索信,而是直接在入侵後完整備份受害者資料,再以公開外洩為威脅,要求支付高額贖金。這種手法突破了過去「你付錢,我給你解密金鑰」的單一勒索模式,而是轉向「雙重勒索」甚至「純外洩威脅」,對受害者造成更嚴重的壓力。這種「備份再外洩」模式操作門檻低、效率高,極易被其他駭客組織仿效,未來恐成國際主流攻擊手法。
更值得關注的是,CrazyHunter在勒索攻擊中引入「品牌化信任機制」,讓犯罪模式更趨成熟。他們自詡不如曾勒索鴻海、宏碁、廣達、日月光的駭客組織「Revil」貪婪(共約勒索45億台幣),也不如LockBit張揚(曾駭入英國皇家郵政,揚言公開內部資料)。CrazyHunter主打履約可信。他們允許受害者先支付50%贖金以延後資料外洩,並提供一份修補漏洞的技術指南作為付款回饋,甚至拍攝刪除資料的影片作證。最特別的是,該組織聲稱將所有履約過程紀錄於區塊鏈上,以此向受害者保證:付款後可獲解密,不必擔憂遭二次勒索。
資安專家指出,這類手法對醫療、教育、製造等產業殺傷力尤其強,因為這些產業掌握大量個資與商業機密,但防護資源與資安投資往往不足。這次攻擊的對象集中在臺灣關鍵基礎設施等至少七家機構。單一勒索金額從80萬至250萬美元不等,總額上看3億新臺幣,目前已有兩家企業證實付款。

CrazyHunter的技術路線同樣顯示門檻低、效率高。他們約80%攻擊工具取自 GitHub開源軟體平台,並未自製病毒,而是改造現成工具快速組裝成攻擊系統。作案後會留下一封《Decryption Instructions.txt》勒索信,更換桌布,並設置倒數計時器施壓,營造強烈的心理壓力。CrazyHunter並以「誠信勒索」策略,保證付款後可獲解密,不必擔憂遭二次勒索,不僅增加被害者付款意願,也顯示出駭客組織逐步企業化、專業化的趨勢。這種品牌化犯罪模式,可能成為未來國際駭客模仿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