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涉及兩岸最主要的施政,是賴總統提出17項因應策略。學者吳瑟致表示,國安相關法律涉及中國對台統戰部分,目前罰則都太輕,有必要修法相應提高處罰,且他認為言論自由不應涉及國家主權,應修法明確規範;至於未來一年的兩岸關係,學者丁仁方期盼不要繼續惡化,同時研判在當前國際情勢下,賴總統的就職週年演說,應不會有被中國視為進一步挑釁的內容。
學者:兩岸關係這一年幾無進展
先來看過去一年的兩岸關係,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表示,在缺乏互信狀態下,雙方能形成「善意理解的空間」極為有限,北京雖有開放特定城市民眾來台觀光的提議,但又無法接受「小兩會」先行溝通再開放的做法,總之整體而言,吳瑟致認為,兩岸關係這一年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兩岸關係沒有進展,但我方最顯著的動作則是3月提出5大國安與統戰威脅、17項因應策略,以及公開且明確定位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吳瑟致指出,北京將此視為抗衡動作,卻無視問題的本質是他們長期無所不用其極對台統戰,且影響台灣政治的操作手段愈來愈粗劣。
政府強化控管兩岸交流,也規劃修正國安相關法律,吳瑟致表示,無論現職、現役或退休、退役的軍公教人員,其實都有管制必要,但現職與現役的管理措施應更嚴格,並訂出一定程度的罰則,以降低被滲透的可能性與風險,吳瑟致說:『(原音)提升國安機制來處理兩岸之間的問題,以及涉及中國對台統戰這部分,我一直都認為應當、我覺得我們的罰則都太輕了,所以應該要提高更高、相應的罰則。』
吳瑟致認為,提高罰則是因為這涉及「國家安全」,不能用「移動自由」、「言論自由」來簡單解釋。
學者:主權不應是可被論述的個人意見
吳瑟致進一步以日前引發爭論的中配武統說法為例指出,主權不應是可被論述的個人意見,所以有必要透過法律明確規範這類言論,因為連堪稱最自由的美國,對危及社會穩定的言論,即使沒有實際行動,也會有違法之嫌。
吳瑟致除以美國做範例,更認為台灣面對中國統戰滲透,用法律來規範相關言論的方向,一定要確立下來,吳瑟致說:『(原音)畢竟中國也擅用你這樣民主自由的空間,去影響你的政治運作,所以對台灣來講,不是只是單純社會滋擾的問題,它其實已經是很清楚看到,第一個影響民主制度,第二個影響國家主權、影響政治穩定,在這樣的發展下,某個程度上我們再談太多的言論自由,對中共來講,根本不會理會你的言論自由空間。』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丁仁方表示,這一年來北京的統戰滲透作為,其實沒有比以前更嚴重,而政府提出的17項因應策略,一方面應是想對內宣示立場,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給美國一個交代」,因為美國一直頗關切台灣軍隊遭到滲透的問題。
學者:期盼兩岸關係不要惡化
接著來研判未來一年兩岸關係的可能走向。丁仁方表示,在政府持續「去中」的情況下,只期盼兩岸關係不要惡化。
丁仁方進一步分析,美國其實也不希望台灣出狀況,賴政府目前的做法尚可被美方接受,但不會允許現在的對立升高至軍事對抗,丁仁方說:『(原音)所以我估計賴的520講話,不會進一步挑釁,我相信大陸應該是得到訊息,所以才會在這次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裡面,主軸,這很特別的,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基本上沒有涉及到批賴,反而是一種期待說台灣參加,你看那個訴求,對台灣參加有利。』
中國國台辦所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10日在上海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主題訂為「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同胞福祉」。丁仁方表示,今年研討會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是它通常選在下半年舉辦,今年特別提前到5月,「目的顯然是針對520」;其次,去年研討會的主題是「台獨史觀」,今年刻意訂了一個較為中性的「中國式現代化」;第三,今年有邀請背景偏綠的台灣學者出席,「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包容」。
吳瑟致則認為,賴政府繼續執行蔡前總統的維持現狀路線,賴總統也拋出兩岸可先溝通不涉敏感政治議題的立場,所以台灣這邊事實上是有空間的,吳瑟致說:『(原音)換言之,其實目前球是在北京手上,也就是說,北京到底要怎麼去看待可以交涉的內容,或者說北京如何去解讀賴政府在處理兩岸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如何去善意理解賴政府所拋出的議題。』
即使如此,吳瑟致指出,未來一年兩岸之間想要溝通或交涉的空間依然很小,像是旅客、學生來台等議題,都很難有實質進展。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對台策略結果真的有利? 賴總統:台灣與人為善 中國應重新思考
520迎戰新局/ 建軍改革初見成效 學者直點「人才」是後續關鍵
520迎戰新局/評論:賴清德看穿中共是「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