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互降關稅為期90天,引起許多企業趕在關稅停火期內擴大出貨。學者今天(16日)指出,美中關係和緩,將有利於美中台三角貿易運作,此次擴大出貨潮將為台廠帶來挹注。不過,另一位學者則說,由於此時仍有匯率、船期、關稅談判進度等不確定性,因此可能以關鍵零組件、關鍵原物料為主要受惠產品。
美中就關稅議題取得共識,同意互降關稅115%為期90天,消息一出,海運貨運需求大增,貨運業者萬海就提及,自美中聯合聲明發布以來,訂艙運美需求暴增約5成,5月下旬已經滿載,預期6月同樣吃緊。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16日表示,台灣對中國出口佔比高,許多產品出口中國組裝後銷往美國,此次美中關係和緩,雖然美國對中課徵關稅仍有30%,但已經比先前145%重稅好太多,有利美中台三角貿易運作,尤其廠商對於90天期滿後,美中關稅如何演變仍充滿不確定,勢必把握這段期間能做多少是多少,這也將讓台廠以及台灣出口、外銷訂單等數據受惠。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由於90天緩衝期仍有許多變數,出貨潮仍是會由供給端考量所帶動,而非實際需求拉升,實際出貨可能以關鍵零組件、原物料為大宗。他說:『(原音)因為這90天還包括,第一個是原物料的波動、台幣的波動、關稅的分攤,你能不能在如期的出貨,中間還有一些變數,所以他們拉貨就是說比較偏向關鍵材料、關鍵原物料、零組件,但是一般的就沒有那麼積極。』
至於廠商提前拉貨是否導致下半年需求後繼無力,吳大任坦言有其可能,光是90天後美中關稅戰結果就難預料,何況台灣自身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談判未果,且美國還有半導體關稅方案尚未公布,廠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中關稅暫休兵 中國智庫:建立溝通機制意義大
環球時報:中美90天關稅休戰應該延長
美中關稅戰緩和 美線海運艙位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