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會長
核電議題又燒起來了。高雄市長陳其邁問:「核廢料要放哪?新北市嗎?」新北市長侯友宜回應,這應該是科學專業、不是政治口水。我想說,兩位首長講的都沒錯,但都沒碰到最核心的問題–台灣根本沒地方可以放核廢料,那我們該怎麼辦?
台灣現在不只是能源轉型卡關,更是核廢料無處可去。蘭嶼的達悟族人抗議了幾十年,但那些低階核廢料還是放在他們家鄉。高階核廢料呢?放在核電廠裡,乾式貯存設施蓋好了,新北市政府不讓用。法源不足、社會抗拒、地方公投又過不了,說穿了,不是科學沒答案,是政治沒有出路。
我們是不是該換個角度想?台灣這麼小、每個人都說「不要放我家」,那為什麼不能考慮把核廢料運出島外?比如說,和中國大陸談合作,由他們協助我們處理這些棘手的核廢料,讓台灣人民不再每天擔心「輻射會不會就在我家附近」。
可能很多人聽到「送去中國大陸」會皺眉頭,覺得這是不是政治上會被統戰。但我們要問的應該是:這樣做,對人民有沒有幫助?對環境有沒有比較好?對兩岸有沒有可能打開新的對話空間?
中國有大片土地,有成熟的核電技術,也有處理核廢料的經驗。如果他們願意伸出援手,協助台灣處理核廢料,這是善意,不是統戰。我們不是要出賣主權,而是希望讓人民過得安全、安心。
兩岸之間雖然有很多分歧,但難道就不能在一些專業、非政治的議題上先談合作?像核廢料這種,對大陸不難,對台灣卻是困住幾十年的老問題。能解開,不值得一談嗎?
就算你反核,也得面對核廢料早已存在的事實。更不用說還有人主張核電延役,甚至重啟核四,廢料問題只會越來越大。我們的政府必須要勇敢面對難題並解決它。
我們不該再把核廢料當作政治禁忌來逃避,也不能老是把問題留給下一代。如果有解方,那怕是要跟對岸談,也該誠懇地談一談。
這不只是能源問題,也可以是兩岸關係的一道破冰之門。與其讓關係繼續惡化,不如找個大家都能接受、都必須面對的議題來開始對話。核廢料處理,或許就是這個機會。
我們的社會已經太久沒有「務實」這兩個字。是時候冷靜下來,為台灣的環境、人民的安全,想一條真正能走得通的路。希望政府不要因為政治顧慮而不敢談,也希望大陸方面能釋出真心,讓這場合作有機會真正發生。
如果這一步走得出來,說不定,也能替兩岸關係開一個新局。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google地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