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是非,只問表現:中共如何塑造「有能力的議員」

不問是非,只問表現:中共如何塑造「有能力的議員」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5-05-14 11:16

/什麼是「有能力的議員」?對民主政體來說,答案通常離不開問責、監察政府、反映民意、捍衛公共利益等基本職責。但在香港,中共口中的「有能力議員」卻另有一套標準:忠誠、服從、乖巧,最好還能「唔出聲、快手過」,把議會當橡皮圖章,不但不要拖慢施政,還要幫忙粉飾太平。

就在最近,香港立法會宣佈將推出新版《立法會議員守則》,並設立一個由13人組成的「立法會監察委員會」,旨在「以更高標準自我完善」。聽起來好像是什麼正向改革,實際上卻是另一場制度化的忠誠測試與言論審查,標準模糊、懲處嚴苛,赤裸裸地宣告:香港不需要辯論,只需要順民。

按照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說法,這份新守則將整合《基本法》、《議事規則》與其他規定,細化處分標準,設立分級罰則,甚至寫明違反誓言者即時取消議員資格。不但把中共一貫的政治紅線(如擁護《基本法》與效忠中國)寫入守則,更首次把議員的「私生活」納入監督範圍,聲稱如有損議會聲譽也會「有機會處理」。

注意,是「有機會處理」,不設明確標準。這代表什麼?代表任何偏離主旋律的聲音、任何與官方價值不符的表達,只要被指為「損害立法會形象」,都有可能遭到政治整肅。換言之,這不是一套道德守則,而是一張黨國綱紀,目的是讓議員「不僅要行得正,還要看起來正確」。

立法會不是法院,卻開始審視議員的私人操守;不是紀律部隊,卻要發出訓誡與懲處;不是黨委,卻要審查是否忠誠。這些本屬於選民與社會的監督角色,如今全被一紙「守則」收編,變成了立法會內部自我約束的工具。更諷刺的是,在一個早已沒有反對派、沒有自由選舉的議會裡,所謂的「自我約束」,實際是由北京意志主導的整齊劃一。

這一套守則的背後邏輯,不是提升議會效率,也不是改善議員問責力,而是進一步強化「愛國者治港」的政治框架,把所有政治行為都納入忠誠審查。根據梁君彥的說法,只要違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也就是就職時宣誓擁護基本法與效忠中國的義務——即可即時褫奪資格,毋須三分之二多數議員通過譴責。

這個設計相當關鍵。因為根據《基本法》第七十九條第(七)項,議員如「行為不檢或違反誓言」,需經三分之二議員出席會議並通過譴責,才可被褫奪資格。但新守則直接跳過這個門檻,只要定義為違反誓言,就可立即取消資格,連基本法設下的程序保護也一併剝奪。換句話說,守則成為繞過制度保障的政治武器,是對基本法的實質性架空。

這種設計傳遞一個清晰訊號:在香港的議會裡,效忠比表現重要,服從比能力關鍵。「有能力的議員」,必須先通過政治審查,再談專業或政績。哪怕你再會財經、再懂法例,只要在錯的場合說了不合時宜的話,隨時可被打為不忠誠而掃地出門。

除了守則本身值得質疑,這個13人組成的「立法會監察委員會」更是政治操作的代表作。表面上,委員會由議會內部產生,看似「議員自律」。實際上,13人當中包括由立法會主席(即梁君彥本人)出任主席,內會主席為當然成員,再選出一名總協調人,三人負責初步篩選具名投訴。其他10人則由「各政團協調產生」,講白了就是由建制派自編自導自演。

一方面,委員會只接受具名投訴,看似防止濫訴,實則是將整個審查機制內化為圈內人操作;另一方面,該委員會可彈性組成3人、5人或7人的小組處理個案,完全無視透明度與制衡,給予成員極大自由度決定誰該受罰、罰則是什麼、是否公開。

試問:誰來監察監察委員會?在毫無反對聲音、缺乏獨立司法審查的情況下,這樣的機制不過是權力的自我放縱,披著制度的外衣進行政治整肅,為未來更大規模的議會清洗鋪路。

今日的立法會,不再討論公共利益,而只剩下「執行效率」。過往那些會質詢官員、投反對票、動議調查的議員,不是坐牢,就是被DQ,剩下來的,都是經過多重審查的忠誠代表。他們口中的「有能力」,不是能替人民發聲,而是能幫政府解話、替北京護航。

這樣的議會,當然順暢,因為沒人會反對;當然有效率,因為沒人會質疑。但對市民來說,真正重要的問題卻沒人問:房屋政策為何失敗?醫療制度如何改革?施政失誤誰來負責?「有能力」的議員從來不會挑戰權力,只會合理化一切,哪怕是荒謬的政策、荒謬的法案,甚至荒謬的「守則」。

最後,我們必須問:在這種議會生態下,我們還需要什麼守則?若一切標準都由權力說了算,所謂的「高標準」,就只是披著道德外衣的壓迫工具。而當議員的「能力」被簡化為忠誠、服從與沉默時,整個議會的存在,還有何意義可言?|

作者》羅子維 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在台港青。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警權再升級 從周一鳴上任觀察極權如何落地
無恥的笑話:「馬克思是中國人」
愛國者治港4年 BBC紀錄片談香港國安法下舉報風氣

熱門文章
新冠病毒又進化?醫示警「1症狀」快就醫:恐不是普通感冒
新冠病毒又進化?醫示警「1症狀」快就醫:恐不是普通感冒

TVBS新聞網

55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