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們正在進行一個發現愛的動作──序幕後黑手《這個夏天,遇見妳》
文/張耀仁
那麼多年以後,始終記得空氣中的鹹澀撞擊著消波塊與她飛揚的長髮,車來到環島公路的盡頭時,白而脆而薄的水幕越過路心,激起滿地腥野,激起她興奮的叫喊:「海啊!」
彷彿一直以來,我們生活的所在不是島嶼,而是大陸。
在那個夜裡盡是路蟹橫屍的小島,碎涼的星光灑在她的頸後,我們烤肉、夜遊、看海、發呆,獨獨不去觸碰更深刻的感受,一如那些內裡露出鵝黃膏液、雙螯輕輕發顫的小蟹,「牠還在動啊!」
我們的情感也還垂死掙扎。
然後就到了現在,再熟悉不過的每日死亡與每日復活,使人經常想起那場行將分手前的最後出遊,那場夏季最後的海與雨。而今終於懂得,為什麼在海邊,她出其不意的從背後的擁抱與哭泣。
三十歲以後,還能再愛嗎?
這或許是閱讀幕後黑手這本小說不斷翻湧的心情——當然,書中名字都有著「晴」的男女主角,他們還年輕得很——這樣的青春與夏日海濱的設定,使得這本小說在「失戀」與「戀愛」之間的拿捏,充滿了宛若法國新浪潮電影《沙灘上的寶蓮》般的對位拉扯與樂趣,也召喚著讀者深刻投入這場慧黠的試探歷程。
剛剛失戀的男主角與正在戀愛的女主角,在不經意的偶遇中,就此展開了一場青春物語的基調:幽微的揣度、看似開朗實則沉重的身世,以及最終必然消融的堅硬之心與頓悟。這本小說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與技藝,卻紮紮實實展示了一個幾乎可以聞到真實海味、晃蕩著雙腳的二十四歲午後,打開啤酒的瞬間,波的衝出氣泡的清朗日子,那樣渡過了一段無所事事,卻什麼都了然於心的「長假」。
我非常喜歡這本小說的開場,因為作者玩了一個米蘭昆德拉式的「順風車遊戲」,也就是所謂小說人物的身分扮裝,在路人甲與路人乙的符號學解讀中,揭開讓人滿心期待「捉住青春尾巴」的序幕,而作者也沒讓我們失望,在那些曖昧情愫、村落傳說與滿滿人情味的橋段鋪陳下,一如目睹一齣長鏡頭底下的剪影男女,他們存在那裡不是為了完成情感,而是記住彼此內心的激動。
所以說,「這個夏天,遇見妳」意味著「我們正在進行一場○○的動作」,那個「○○」我姑且將其名之為「發現愛」,因為男主角是那麼羞赧、那麼不擅於表達,也正是這樣內向性的設定,使得幾次理應爆發的告白行動無疾而終,卻也因此在結尾上,充滿了期待反差的閱讀感受。
小說技藝的探討,在文學獎異化與評論家過度同化的前提下,成為近年來越發虛空的命題,彷彿撰述小說是一件多麼神聖的事物,而小說理論竟成了神棍似的炫學技倆。所幸,作為幕後黑手的第一本作品,《這個夏天,遇見妳》既沒有掉入那些不知伊於胡底的文藝青年之窠臼,也沒有硬撐一個無事之事的小說,而是純粹澄澈的說一個故事。
一個值得午後在長堤上面向大海,痛快閱讀的「發現愛」的故事。
---本文摘自《這個夏天,遇見妳》一書
痛快閱讀的「發現愛」的故事。
他離開大學校園,畢業前失戀,選擇在情緒黯淡的暑假回到故鄉陪伴阿嬤,鄉下柑仔店和不遠的鎮上充滿懷舊回憶,這夏天看似平靜無波,卻在女孩出現後捲起波瀾。
「嘿,等一下!你說你現在要去挖夏日祭典用的寶,我可以跟你去嗎?」
「好啊,如果妳想跟的話。」
她高三剛畢業,大考剛過,正在等候遠方的男生回應,陪父親回到從未到過的故鄉看看,偶然發現大男孩在純白沙灘上曬太陽,一時好奇,展開超出預期的故鄉之旅。
他捨不下已經遠去的曾經溫柔,她則期盼可能開花結果的暗戀,心中各有所屬的年輕男女,在故鄉的輕柔婉約中互動著,一段若有似無的單純情感正瀰漫於夏日涼風中……
本書特色
1.背景主要出自作者對童年記憶的懷念,彷彿閉上眼睛就能看見書中描繪的白灘。
2.為了探尋早年生活軌跡,作者數度向阿嬤詢問當年典故,提供許多真摯的口傳資料,才使作品得以完整。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