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好發在青少年,因此當青少年膝蓋髖關節疼痛等,很多家長想到的是可能是生長痛,其實骨腫瘤疼痛與生長痛,完全不一樣,而骨腫瘤疼痛會有幾個特殊的情況,像是夜間疼痛,或是運動時可能會更痛甚至更不舒服,骨科醫師指出骨癌是一種源自,骨骼細胞的惡性腫瘤,雖然在所有癌症中屬於罕見類型,但對生活品質及生存率的影響不可忽視,了解骨癌的好發族群與預防觀念,有助於早期發現盡速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它比較常好發在這種青少年與兒童,大都是和基因有關,很多基因的突變,像是肺癌乳癌等,它是單個基因的突變,所以有時候像是標靶藥物,目前治療效果就比較不好,所以確實還是有一些,基因方面的一些問題,但跟遺傳比較沒有相關。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吳博貴教授接受TVBS專訪,他表示骨腫瘤疼痛跟生長痛,其實完全不一樣,骨腫瘤疼痛會有特殊的情況,夜間疼痛然後運動,可能會更痛更不舒服,通常若是定點的疼痛,當家中小朋友告訴家長左邊膝蓋下方都是那個部位,那我們就要很注意很注意。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軟骨肉瘤是常見的惡性骨腫瘤,在原發性的惡性骨腫瘤當中,發生機會僅次於惡性骨肉瘤,排名第二位。根據美國梅約中心的統計,大約佔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的20%,約為惡性骨肉瘤的0.7倍。」
病友王小姐vs.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平常上班完啊,或運動完之後腳的狀況,現在恢復怎麼樣呢?現在目前走起路來的話,都還是稍微有一點點疼痛感,但是我覺得是季節變換的關係,OKOK,那修復的狀況也都還不錯。」
王小姐,怎麼想也沒想到,右大腿突然疼痛不已,就醫檢查之後,被醫師診斷為惡性軟骨肉瘤,當時她完全無法相信,沒有家族史,更沒有不良習慣突然罹癌。
病友王小姐:「一開始對癌症,我們家沒有癌症病史,那我是在發現這件事情被通知之後,我才覺得說原來我離癌症那麼近,然後發現之後就是會覺得說,自己是不是要死掉,就是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但其實給吳醫師看過之後,他也給我很大的信心。」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原則上惡性軟骨肉瘤,算是一種比較低度惡性的一種惡性腫瘤,那基本上手術切除是最重要,不需要做化療也不需要做放療,所以像剛剛那位王小姐,就我們手術的時候,會把整段的骨頭把它完整的切除,切除完之後去把這個骨頭跟腫瘤拿去做液態氮,低溫液態氮做冷凍,那冷凍完把腫瘤殺掉之後,再把骨頭重新移植回王小姐身上,那平均大概十個月之後,這塊骨頭就可以跟自己的骨頭,結合在一起恢復它的功能。」
術前惡性軟骨肉瘤長在大腿骨上方,很明顯可以看到隆起的樣態,被腫瘤吃空了一個洞,因為腫瘤持續生長,骨骼結構被破壞,接受醫師建議手術治療,將腫瘤切下,並將骨頭,以零下196度超低溫液態氮進行冷凍20分鐘,將腫瘤徹底殺死後,再重新移植病友腿部。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像剛剛王小姐手術,我們剛剛提到這個惡性骨腫切除之後,那我們會造成一個比較大的骨缺損,那當然有時候我們可以用所謂叫,定制型的腫瘤人工關節,就整段金屬來做移植上去。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翁閎楷:「軟骨肉瘤這是一種惡性的骨腫瘤,是由骨頭裡的軟骨細胞,異常增生造成的,好發成年人特別是中年到老年。」
高雄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登冠:「惡性的骨腫瘤,就是我們俗稱的骨癌,惡性骨腫瘤雖然不常見,但是卻危險性很大,那比較常聽到的叫做骨肉瘤,一般是在小朋友或青少年身上發生,那多半發生在關節處附近。」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骨腫瘤是指長在骨骼組織的腫瘤,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根據兒童或成年人有各自不同的好發的類型,最容易長在兒童的良性骨腫瘤是骨軟骨瘤,它好發在關節附近,平常可能沒什麼症狀,但是在運動後會因為與肌肉、肌腱摩擦,而造成疼痛不舒服。」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振文:「骨肉瘤,那他會容易長在膝關節的附近。那可能會造成一些疼痛啊腫脹啊,因為極具侵略性那容易轉移到肺部。那良性骨腫瘤成年人最常見的話,是內生性軟骨瘤。」
秀傳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骨癌我們常常看到醫學名詞叫骨肉瘤啦軟骨肉瘤,那既然叫瘤為什麼叫癌,所以骨癌指的通常是原發在骨頭,長出來的惡性腫瘤。」
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教授吳博貴:「骨腫瘤疼痛跟生長痛,其實完全不一樣,骨腫瘤疼痛會有幾個特殊的情況,夜間疼痛然後運動的時候,他可能會更痛更不舒服,然後通常是定點的疼痛,所以當家中小朋友告訴我們,都是左邊膝蓋下方都是那個點,那我們就要很注意很注意。」
醫師提醒骨癌是一種源自,骨骼細胞的惡性腫瘤,雖然在所有癌症中屬於罕見類型,但對生活品質及生存率的影響不可忽視,了解骨癌的好發族群與預防觀念,有助於早期發現盡速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