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打造能讓孩子真正感到放心的場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則是希望父母不要因為「不放心」而試圖控制孩子。
許多家長經常會對幼童說:
「你不乖的話,我就要把你丟在這裡喔!」
「你不○○的話,鬼(警察、很凶的阿伯或其他)會來抓你喔!」
事實上,會說「要把你丟在這裡」的家長,幾乎不會真的把孩子丟著就走;大人也知道,根本不會有鬼跑來抓小孩。
但是,感受性強、天真無邪的孩子並不了解這些。
父母製造恐慌的話語 恐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利用這種會製造恐慌的話語來控制孩子,只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累積心理負擔。而且,光是利用不安和恐懼來約束孩子,並不能讓他明白「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就算孩子漸漸長大,還是有不少家長會用「說謊會被警察抓走喔」、「說這種話會沒朋友喔」、「不努力念書,以後會變成沒用的大人」……之類的話語來煽動不安和恐懼,試圖控制孩子的行為。
也許是因為不少家長都是這樣被嚇大的,所以沒有多加思考,就對自己的孩子脫口說出同樣的話。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覺得父母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因此利用製造恐慌來控制孩子,還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長此以往,很可能會養出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不經意的父母言語 可能是孩子未來的心理陰影
長年在父母恐嚇下長大的人,所受到的影響往往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比方說,許多孩子都對父母這句無心的話語難以忘懷:「你要是……的話,就沒有人要跟你一起玩喔!」
一般而言,人類大約在十歲左右開始進入青春期。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的是「自己在社會中是怎樣的存在」、「自己在別人眼裡是怎樣的人」。
「在意他人目光」是發展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從小就在「你就是因為這種個性,才會沒朋友」等話語中長大的人,一旦遇到不如意或挫折,往往傾向做出負面解讀,認為「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才會沒朋友」。
各位家長,你是否曾對孩子說過「你再這樣下去,長大後會變成沒用的人」之類的話?
有些人的性格原本就偏內向、怕生或文靜,不擅長交朋友;每個人的行為和溝通方式也都會因性格和發展特徵而有所不同。
實際上,前來就診的孩子裡,有不少是在班上有點獨來獨往、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處,或是對溝通能力沒有自信的人。但就算在目前的班級裡交不到朋友,或是對自己的溝通能力沒有自信,也未必會一直這樣下去。
明明已經為人際溝通而煩惱了,要是父母還在一旁落井下石的話,更會讓孩子深信自己真的是沒用的人,甚至越來越抗拒建立人際關係。
別因為擔憂而控制孩子 察覺並改正過去行為
父母在不經意間製造的恐慌,會對孩子未來的人生造成不良影響。此外,一個人若是長年受制於父母製造的恐慌,等到他自己成為父母後,也往往傾向於利用恐慌來控制孩子。
如果你也會不經意地對孩子說出製造恐慌的話語,請先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曾想藉由製造恐慌來控制孩子」,進而察覺自己過去的行為。只要這麼做,自己的言行舉止就會逐漸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有些父母會因為察覺自己過去的行為而感到不安,或是覺得虧欠孩子,但是請放心,「察覺」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只要有所覺察,就能改變行為。
教養方式隨時都能改正,所以也別忘了誇獎一下能察覺過失的自己喔。
本文來源:《父母不焦慮,孩子好教養:醫師媽媽教你穩住自己,讀懂孩子的真心話》,究竟出版
【延伸閱讀】
孩子成長 父母溝通也要升級!用對方式修復「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7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