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檔可算是香港街頭文化的起源,那些人聲鼎沸、琳瑯滿目的檔口,就像看起來更正式的跳蚤市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的移居者帶著家當來到香港,為了謀生,他們在街邊擺設簡單的攤檔,在街邊鋪塊布就開始做生意。販賣的東西包羅萬有,從日常用品、衣物、小吃,到電子零件到古董。後來因為政府開始整頓市容,遂以發牌方式給檔主們,在固定的小鐵檔中做生意,從而變成現今的排檔。
排檔漸漸成為深水埗的地標,從地鐵站出來的鴨寮街,就是排檔大街的中心,吸引不少市民與遊客前來尋寶。附近的配套設施亦非常豐富,除了林林總總的食肆、黃金電腦商場,還有著名的平民商場 - 西九龍中心。在百物騰貴的香港,深水埗算是難得物價親民的地區。而每個排檔都好像一個微型社會,人們總是自然而然的三五成群,站在檔口一邊「吹水 ( 即哈啦 )」一邊做生意。
深水埗的排檔不僅僅是做生意的地方,更是香港少有充滿人情味的角落。在我小時候,爸爸曾經短暫的做過檔主。每當我去探班時,都看到他跟隔壁的檔主們七嘴八舌地聊天。偶然聽見他們互相埋怨「又搶我生意!」,或是「串 ( 即調侃 ) 」對方今天又「食白果 ( 沒生意 ) 」。話音未落,附近茶餐廳的夥計就送外賣來了,他們又一同坐在角落的小桌上「嘆 ( 享受 )」 杯絲襪奶茶、食件多士。
那些檔主似乎都有強大感知能力,看似聊得興高采烈,一旦有客人靠近,他們又會一邊講,一邊緩緩地站起來,轉身迎接客人。又或是在客人四處張望時,就猜到他們在找那一類的商品,拿出來一一推銷。長輩們經常跟我分享,想要學到人生的道理,來擺檔做生意就能體會到。每日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們,觀察人性的不同面貌。排檔檔主彷彿是演唱會第一排的觀眾,一幕幕人生百態就在眼前。
每當有檔主的孩子來,街坊和攤主們都會興致勃勃的湊過來:「哎呀,阿仔又高咗!」「又嚟幫它豆睇檔呀?」孩子成為他們的共同語言,單講照顧小孩就可以聊個三天三夜,偶然隔壁檔主還會帶我到他攤檔選玩具。爸媽經常帶我去排檔尋寶,每次讓我留連忘返的,就是盜版寵物小精靈卡。因為正版的七張要十八元,盜版的卻只需三十元,就能買一大盒,對於我們這些小屁孩來說,簡直如獲至寶!有時在檔口「十五十六 ( 煞費思量 ) 」買哪一盒,攤主還會過來在我耳邊「靜靜雞 ( 陰聲細氣地 )」說:「呢盒卡有隱藏版,金版車厘龜,識貨嘅就買啦!」小時候不明就裡,一股腦就把零用錢投進去,但現在回想還是幸有這些經歷。
除了卡牌,深水埗排檔還有堆積如山的Gameboy遊戲卡帶,彷彿是一個等待發掘的藏寶箱。我總愛在這些卡帶堆中尋寶,看看能否找到那些正版賣得特別貴的遊戲,比如洛克人、星之卡比、薩爾達傳說等等。偶爾還會碰上有點小瑕疵的二手正版卡帶,價格比全新的便宜許多,讓我們這些小資族也有享受娛樂的機會。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政府對小販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加上網購興起,深水埗的排檔已逐漸減少。雖然仍能在一些街道找到零星的攤位,但那種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場景已不如往昔。儘管如此,排檔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回憶卻無可取代,這份濃厚的街坊情,將成為香港獨有的一部分,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雜記】我的桌球時代
該如何檢視中國經濟問題?
中共貨幣的國際策略、軌跡及效果(下):評估人民幣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