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台語台音樂節目《海味61號》第二季新鮮熱播,本週邀請了巴奈Panai與晚安費雪兩組音樂創作人與愛聽團的節目主持人邱彥翔Ralf聊音樂創作。首次擔綱節目主持人的Ralf分享笑稱,同為愛聽團的朋友在看完前兩集後回饋,從Ralf跟樂團及歌手的對話中,可一窺樂團及歌手的創作及日常,朋友更突發奇想將《海味61號》封為「hardcore
台語聽力測驗」及「台語界的托福高標」節目。
Ralf最被觀眾熟知的螢幕角色大多講華語,但更鮮為人知的是,Ralf在入伍當兵的生活日常對話幾乎都用台語。在獲知接下主持棒前就戰戰兢兢,沒想到開錄後發現自己的台語還有太多未知領域需要再學習,除了默默將腳本轉換成適當的台語用詞,也詢問長年研習台語的友人及台語顧問,確認各種專有名詞的正確發音,在各方的支援下,讓每一集的拍攝都像一堂扎實的台語課。
▲
巴奈加入「原舞者」感受到很大力量,希望能替「原民」發聲。(圖: 公視台語台)
本集首位創作者是原住民歌手巴奈,她長年致力於環境與原住民權益,去年憑藉「夜婆」榮獲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節目中她帶著主持人Ralf在都市的一角綠地,採摘大眾陌生的原住民食用植物刺蔥(食茱萸,Tana)沖泡成飲品,暢聊自己的音樂歷程及「夜婆」專輯製作的幕後故事。
巴奈的創作常展現她對許多議題的觀點,這張特別的台語創作專輯是由好友柯智豪為她量身打造,是一張耗時十四年才完成的作品。為什麼會花這麼長的時間?巴奈說,其實柯智豪只用三四個月就把歌寫完了。在這十四年間他們製作了兩次,「第一次不管是我或小豪,我們把所有擅長的技巧都放進去,放很多很多最後就太滿了」,她評價這次嘗試就好像「怕別人不知道我們很有才華」。第二次製作柯智豪更誇張地找來交響樂,成品甚至沒有給巴奈聽,就覺得走錯方向。最終經過了十四年的沉澱,兩人才交出目前這版獲得肯定的版本。
▲
巴奈現場演唱歌曲「夜婆」。(圖: 公視台語台)
第二組創作者是樂團晚安費雪,他們帶著Ralf一邊在高雄文化中心散步,一邊聊起與文化中心的淵源。團員鴨兄在高雄讀書長大,過去都在文化中心與喜歡的對象約會。近年來高雄發展迅速,市景地貌變化非常大,但文化中心仍保持著原樣,是他心中最熟悉且充滿回憶的場所。
▲
《海味61號》晚安費雪演唱<名片>、<海邊漫遊>、<茶>自創曲。(圖: 公視台語台)
肺炎疫情期間,原本就認識多年的柳丁與Lion,藉網路交流作品作為心靈支撐,最後甚至在網路PTT找到Ray和鴨兄兩人共組樂團晚安費雪。講起這段經驗,團員笑稱貝斯手跟甜品廣告一樣是「電腦挑的啦!」晚安費雪是個名副其實的「斜槓樂團」,團員們平日都忙碌於正職和家庭中,投入樂團的時間都靠硬擠,讓Ralf戲稱他們「很勤勞」也好奇他們安排時間的撇步。吉他手Ray解釋大家平日下班回家各自練習,創作就用線上接力。負責主要詞曲創作的柳丁接著回應,他如果被同事罵就寫成歌詞,被客戶罵就寫成歌詞,覺得孩子很吵就寫成歌詞,斜槓生活讓他從不缺創作素材,初稿寫完傳給團員接著發展歌曲,也形成了「充滿上班族心聲」的樂團特色。
精彩節目每週一晚上9點公視台語台播出,單曲完整版也將陸續釋出於台語台及海味61號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