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勞動局今(23)日表示,去年在勞動局、庇護工場、企業、庇護轉銜員工和其家庭五方的共同努力下,協助庇護工場員工尋找適合職缺,訓練體耐力及技能、模擬及陪同面試、長達6個月的職場密集輔導等,全年共有25人,成功轉銜進入一般職場,並在知名跨國咖啡連鎖店、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生機飲食公司、中央工廠等多項職位表現出色。
勞動局表示,這幾位勞工的薪資,由原本庇護工場的產能核薪月平均薪資約13,000元,轉為領取基本工資27,470元以上之更優薪資待遇。
台北市目前共有設立42家庇護工場,以提供有工作意願,但工作能力不足以進入一般職場的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庇護工場家數及職缺數更為全國各縣市之冠,庇護性就業者月平均薪資也是全國最高,庇護員工在庇護工場的長年訓練下,有機會思考其職涯發展,是否可轉銜至一般職場工作。
台北市勞動局長高寶華表示,指出監察院、台北市議會與CPR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近年都提出期待,希望提昇庇護工場轉銜率,然而庇護工場與庇護員工屬勞雇關係,適用勞動基準法保障,雖轉銜立意良好,仍須尊重其轉銜意願。
為提高庇護員工及家屬轉銜意願、降低其對一般職場能否適應工作的擔憂、減少庇護工場訓練人力及一定時間內須招募新人之營運壓力,高寶華表示,除了有目前勞動部庇護計畫的規定,給予4個月轉銜期及獎勵庇護工場每人最高1萬元的政策措施外,北市府加碼庇護轉銜期延長至6個月,亦增加針對轉銜當事人、訓練庇護員工之庇護工場專業人員、進用企業的就業獎勵,以啟動庇護員工願意嘗試探索轉銜一般職場之可能性。
高寶華強調,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不僅是25位庇護員工的成功,也象徵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多元就業的肯定與支持。只要給予機會,就能在職場中發揮所長。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處長陳昆鴻表示,透過多元的轉銜輔導,訓練體耐力及工作技能,培養溝通互動技巧及抗壓性,撰寫履歷、模擬及陪同面試、到錄取後的職場為期6個月密集就業輔導,陪伴庇護轉銜員工一步步克服轉銜過渡期的挑戰。113年增辦轉銜同學會,建立同儕支持社群,讓每位轉銜員工得以在職場穩步前行。
陳昆鴻表示,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提供寶貴的工作職缺及成長機會。許多庇護轉銜員工已適應新職場,並在主管和同事的協助下表現優秀,展現高度責任心與工作熱誠,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創意。台北市未來將繼續推動庇護員工轉銜一般職場就業服務,鼓勵庇護工場階段性培訓庇護員工,協助發展多元職能;也歡迎更多企業釋出職缺,創造合宜的工作環境及條件,為社會創造更加多元、共融與平等的永續就業環境。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