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Eason 圖片來源| 金水361. META Space
如果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是一個有性格的人,那他會用什麼樣貌來表現屬於自己的空間?「金水361. META Space」從台電出發,運用台電退役材料打造室內空間與再生家具,呈現台電獨有風格的體驗空間,透過空間看見台電的歷史、文化與創意,讓人們深刻感受台電在供電專業以外的另一種面貌。
「金水361. META Space」是由空間溝通實驗室與META Design,共同為台灣電力公司量身打造的複合式體驗空間。基地位在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361號,前身為地方派出所,右望十三層遺址,左看陰陽海,台電重新整理並活化運用這棟老舊建物,如今以複合空間形式呈現,包含展覽空間、文創商店與咖啡廳。
一樓咖啡吧,以台電材料倉庫存放料件的嚴謹態度作為設計概念,利用材料堆疊的方式來詮釋空間所需要的機能,讓人一走進咖啡廳,就能感受台電的專業氣息與第一線人員的職人精神。咖啡吧的工作台以退役木橫擔堆疊而成,透過設計,在呈現材料堆疊意象的同時,兼具收銀、備餐與收納的實際機能。咖啡吧後方牆上的主視覺裝置,以600顆木橫擔裁切下來的端部餘料,矩陣排列出台電logo上的閃電意象。櫃檯上的長型吊燈,是META Design實驗性創作燈具「META Exp.」系列的作品——「拾山城」。以水湳洞依山傍海的意象,運用退役裝甲變電箱拆下的散熱遮板層層堆疊,一邊刻畫出十三層遺址沿著山形而上的恢宏氣勢,另一邊刻畫海面的波瀾與遠方漁船的點點亮光。散熱遮板不同大小的孔點,可以透視也可以透光,加上鐵板自然的鏽蝕紋理,都為這盞燈增添層次與細節。
二樓座位區以退役木橫擔和變電箱作為家具設計的材料,打造出不同形式的桌椅,包括木橫擔木箱椅、吧台桌和吧台椅。此外,META開啟了「台電舊家具修復」計畫,收集台電早期的舊家具,經過修復或改造,置入二樓座位區重新使用,並為每件舊家具拍照、記錄、建檔。只要掃描舊家具上的QRcode,就可以看到修復前的樣貌和修復過程。
由拼貼藝術家鄒曉葦為「金水361. META Space」所設計的logo。遠看為山形,字體的流動形狀為外在環境與內在空間的意象,細部以水湳洞有趣的山城地形延伸,抵達361號的過程為緩慢的上坡,需沿著地形一層一層上去。建築外的山群、海洋、樓梯、內部的樓梯扶手皆為流動的線,而361字像是抵達建築前的樓梯。方塊在這之間,就像矮房鐵皮的房屋在交錯的山形之中顯得突兀,也呼應建築外部因為窗戶切成的許多方格。
肩負全台穩定供電使命、給予民眾公家機關刻板印象的台電,透過「金水361. META Space」瞬間變身成民眾朝聖打卡的景點,META Design將設計結合永續概念重新詮釋空間,讓老屋以另一種新舊交織的元素燦爛重生,透過這個空間的呈現,傳遞出台電歷史、文化與創意,以及對永續設計的實踐。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
國際設計獎項規劃服務:https://award.idsho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