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 OPEN Architecture
中國煙台「時光塔」這座公共文化建築,外部造型宛如日晷剖開相當吸睛,它在去年九月落成,位於山東煙臺市渤海開發區金沙灘海邊,是由煙臺業達城市發展集團投資,經由OPEN建築事務所的李虎、黃文菁主持設計。
時光塔上俯視圖。(圖片來源:OPEN Architecture)
此一建築高50米,底邊為直徑50米的正圓,建築面積約4900平方米,配備有可放大海聲的半穹窿劇場、圖書館、展覽館、咖啡廳等區域。在建築材料和永續設計上的創新展現,深刻融入了這座建築當中,從混凝土的低碳應用,到落地玻璃幕牆及自然光運用,搭配被動式節能設計與當地氣候結合,這座地標性建築不僅僅是煙台城市的轉型象徵,也為中國永續建築樹立典範。
時光塔平視圖。(圖片來源:OPEN Architecture)
清水混凝土 低碳工法之材
時光塔採用兩層傾斜的混凝土外殼作為建築主體,混凝土雖然是建築業的傳統材料,但其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為了減輕環境負擔,因而選用清水混凝土降低碳排放。時光塔主體為白色清水混凝土,不僅提升了建築物的耐久性,也呈現了簡約的高質感。
混凝土外殼的熱質量特性有效提升了建築的能源效率,外在厚度和設計能夠穩定內部溫度,減少夏季以及冬季的冷暖需求,從而降低能源消耗,進而體現低碳建築理念,這類材料選擇展現出透過創新設計,實現傳統建材的永續發展。
時光塔清水混凝土外觀。(圖片來源:OPEN Architecture)
落地玻璃幕牆 自然光的結合
時光塔建築上部放置顛倒的殼體容納圖書館,企圖凸顯「現象空間」,當中閱讀體驗融合傳統與電子兩種方式,為了營造閱讀於天空之中,坐落於大海之上,空間採用臨海的落地玻璃幕牆,也在整體建築上增添宛如日光雕刻的自然之美。
時光塔設計特別強調自然光的採用,圖書館使用落地玻璃幕牆,允許自然光穿透到室內,降低對人工照明的依賴。在設計上,建築北側與春分時的正午陽光對齊,入口隧道框住了冬至日落的景象,這樣的光線導入設計配合落地玻璃幕牆,實現了空間的自然採光與節約能源目標。既增強了建築外部的吸引力,又降低內在的耗能性,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智慧化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時光塔圖書館落地玻璃幕牆外觀。(圖片來源:OPEN Architecture)
被動式設計 本地化建材應用
時光塔採用了被動式設計元素,此設計理念減少了對機械設備的根本依賴,當中包括交叉通風、隧道冷卻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空調系統的長期需求,這些設計需與當地氣候特性相互結合,因此使用了本地建材,例如砂石、磚塊等,不僅節能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進而支持永續發展,降低運輸環節的能源消耗和碳排狀況。
被動設計體現在建築的整體形狀和空間佈局,曲線形建築外殼模仿陽光軌跡,形成流暢的氣流通道,提升了自然通風的效果。如同設計師李虎所言:「時光塔的影子在春分、秋分的時候會非常精確,沿著地面的一條水渠,所以它很像一個巨大的日晷。」
時光塔氣流通道等被動設計。(圖片來源:OPEN Architecture)
時光塔成功地運用混凝土與光影交融,將永續與美學根本融合,不僅呈現出自然建築,同時減少了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已替未來的城市建設書寫出絕美篇章。
更多精彩內容 https://www.idshow.com.tw/idtalk
國際設計獎項服務規劃 https://award.idsho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