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勉強爸爸一起成長
有些媽媽為了讓爸爸和孩子更親近,能與自己並肩成長,只要學到一些育兒新知,便迫不及待地要爸爸和自己一起學習。但這只是媽媽單方面的想法,大部分爸爸對媽媽的這種「熱情」是抗拒的。
爸爸非常抗拒照書養!?
在我們家,爸爸對於育兒的參與度一直比較高,當然這也可能和我們家一直都沒有長輩幫忙帶的情況有關吧。
我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幫孩子洗澡、按摩、換尿布、穿衣這些事,爸爸都做得很好。孩子再大一點時,爸爸會陪孩子玩,單獨帶孩子去公園、爬山也沒問題。爸爸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給了家庭,對此我是心滿意足的。
真正對他有怨言是從我關注育兒課程開始。上完課後,我熱切地要爸爸也去上課,但他強烈反對。看他不去上課,我就逼著他看育兒書。有一年父親節,我送他一套父親參與育兒的書,有四、五本,他拿了一本只翻幾頁就束之高閣了,還有兩本都沒拆封。
我越想讓他和我一起學習育兒理念,我們就越容易為此發生衝突。
▲ 越想讓爸爸一起學習育兒理念,就越容易為此發生衝突,專家這樣說。(圖:Shutterstock)
為什麼爸爸們大多不願被媽媽們拉著一起學習呢?因為在育兒上,爸爸和媽媽看待的角度不一樣。媽媽覺得要帶著孩子在玩中學,爸爸們卻覺得「學那麼多有必要嗎?孩子開心就好」。媽媽們覺得要平靜有耐心地跟孩子溝通,爸爸們則可能認為,孩子做得不對就及時教育才會記住。
當夫妻間的認知差異過大時,媽媽想要爸爸和自己一起學習一定非常困難,永遠不可能達成一致。
不是爸爸不願意學習,也不是妳的育兒理念錯了,而是兩方在如何陪伴孩子這件事上的認知差異太大。在爸爸的認知裡,自己不需要學習,而每個人都只會選擇和自己認知相符的行為。
回想一下妳自己的改變,妳可能會更加理解爸爸的「堅持」。現在的妳是一位願意學習、願意為了孩子而成長的媽媽,那麼妳有沒有在養育孩子上堅持某個錯誤認知的時候呢?絕大多數媽媽們難免都有過。
我記得在樂樂兩歲多的時候,我也堅持過一些錯誤認知,認為看到孩子行為不對,就要及時糾正、引導,幫助孩子盡早養成好的習慣。我認為自己很有耐心,很溫和,也沒有對孩子發脾氣,既然是為孩子好,這樣做就是對的。
但是,現在的我絕對不會這樣做。
現在的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會選擇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哪怕我明知道他的做法是錯的,明知道他會走很多彎路。等事後孩子發現了問題,需要我的支援,我再與他一起面對。因為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有自己的體驗,透過體驗習得的道理才是他自己的。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契機和時間,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契機、沒有走過彎路,大部分人很容易陷在「堅持自己認為正確但實際上錯誤的做法」的模式裡,而且年齡越大,人越頑固。
因此,媽媽們千萬不要強迫爸爸學習,給他們一些時間,找到合適的契機,妳一定會發現爸爸願意主動學習。
善用「不願意被改變」的爸爸
我有一位學員,每到週末都非常希望孩子的爸爸能帶孩子去戶外運動,但到了週末,爸爸只想宅在家裡休息或打遊戲放鬆,頂多陪孩子去遊樂場玩一玩。因為到了遊樂場,孩子可以自己玩,爸爸只需要在旁邊顧著就可以了。
這位媽媽很煩惱,她周圍家庭的朋友,每到週末都是爸爸帶著孩子去運動,而自己的孩子只有媽媽一個人陪著進行戶外運動,爸爸是不想運動的類型。她很失落也替孩子難過,總想說服爸爸,偏偏爸爸又很頑固,不願意被改變,所以只要一聊到帶孩子去戶外運動的事,兩人就很容易起爭執,夫妻關係也受到影響。
在我們看來,這位爸爸也許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自私。許多媽媽都認為,爸爸比媽媽強壯,力氣更大,應該由爸爸陪孩子運動。尤其是男孩,如果爸爸不陪孩子運動,要怎麼訓練出強壯的力量呢?
但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刻板印象。為什麼呢?不是所有爸爸都喜歡運動,也不是所有爸爸都擅長運動。非要一個人去做他不喜歡又不擅長的事,會不會太強人所難了呢?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夫妻無法達成共識的原因是:媽媽堅信爸爸陪伴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陪孩子運動。
其實,這位爸爸有他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
樂爸也不愛運動,所以我不會強迫他帶樂樂去運動。我們家最喜歡運動的人是我,所以樂樂小時候,每到週末都是我陪樂樂去爬山。樂樂三歲那年經常生病,為了增強他的抵抗力,我陪他爬了十七次。
但是樂爸喜歡美食,擅長程式設計和設計遊戲,也是很有耐心的人,所以我會讓樂爸帶樂樂去品嚐美食,或者跟樂樂一起做料理,並讓樂爸教樂樂寫程式、設計遊戲。在樂樂遇到數學難題時,也讓樂爸出手支援。樂爸做這些事情時,自己也充滿動力,根本不需要我去說服他。
如果妳想讓孩子的爸爸改變,但他不願意按照妳的期待去改變,那就先打住。妳想要改變他,無非是希望他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多幫助妳,讓妳不要那麼辛苦,也希望孩子和他更加親近。想達到這個目的,妳不妨花點時間先觀察他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他的性格是什麼樣的,然後讓他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去做他喜歡的、他擅長的、他做起來覺得舒服自在的事。
我相信,沒有任何一位爸爸會拒絕這樣的幫忙。
如果爸爸喜歡看書,就讓爸爸為孩子講故事;如果爸爸喜歡美食,就讓爸爸陪孩子一起烹飪;如果爸爸喜歡玩手遊,就讓爸爸挑選一些適合孩子的遊戲,請他陪孩子一起玩。
▲ 如果爸爸喜歡看書,就讓爸爸為孩子講故事。(圖:Shutterstock)
曾經有一位學員告訴我,以前她很討厭孩子爸爸玩手遊,更討厭他帶著兒子一起玩。後來她發現,打遊戲變成了他們父子構建親子關係的一個橋梁,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很大,有些事情媽媽搞不定,換爸爸出面,什麼都不用說,孩子就主動願意配合。
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鼓勵爸爸多帶孩子玩手遊,而是想讓妳知道,嘗試去發掘爸爸本來就具備的資源和能力,不要強行從零開始讓爸爸使用本來就不在行的能力或興趣。這樣,爸爸會更有動力去做事,妳也不會那麼辛苦,對孩子來說,他同樣享受到有爸爸陪伴的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
【更多內容請上幸福文化粉絲團;本文由幸福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