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大學是如何出現的?歷史學者、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柯偉林(William C. Kirby)著作《頂尖大學的條件》繁體中文版在台灣推出,由聯經出版,柯偉林也專程來台,將於6月4日、6月5日在台灣發表演講及講座活動。對於全球化時代世界頂尖大學所面臨的衝擊與挑戰,他獨到的理念都總結於《頂尖大學的條件》書中。
21世紀,全球高等教育將由誰領導?當今美國的大學機構幾乎在每一個重要的全球大學排名都獨占鰲頭,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的卓越地位是從二十世紀才開始。在十九世紀的多半時間,人們是以德國的大學模式為尚。而我們也沒有理由認定,美國的學校必然在一個世紀以後能繼續引領世界。
事實上,美國在高等教育的霸主地位正面臨巨大的壓力,它的公立大學更是如此。與此同時,中國的大學正在崛起。三十年前,中國的大學機構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後重新開放,今天它們有些已經是世界上最創新的教育中心之一。在美中對峙的新冷戰格局中,除了政治與經濟的競逐外,中國會在高等教育環境中,也威脅到美國的領先地位嗎?
一流的大學是如何出現的?卓越的高等教育又需要哪些條件?《頂尖大學的條件》回顧了過去兩百年的歷史尋找答案,敘述了高等教育的兩次革命:研究型大學的誕生,以及它與博雅教育模式的整合。
曾任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的歷史學者柯偉林,利用著名的「個案分析」方法,結合大量的訪談與資料分析,檢視幾所領先大學的成功經驗──德國的柏林大學、自由大學;美國的哈佛、杜克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析它們如何崛起,以及各自所面臨的挑戰。柯偉林也對三個中國競爭者的發展軌跡做了發人深省的比較:清華大學、南京大學、香港大學,它們的目標都是要成為世界一流的機構,能夠和歐美最好的大學競爭,但也面對了不同的阻礙,如對於教學的投資、經費來源,以及一個可能會損自由探究和學術卓越的政治體系。
透過分析上述個案,柯偉林提出了晉升一流大學的種種條件,包括保有治理的自由及學術自由、對人文和科學研究的重視、積極參與國際化進程,並與世界各地的大學建立合作關係。
曾在台灣求學的柯偉林教授,亦特別為台灣版撰寫序言。他指出,過去數十年,台灣的大學一直致力於追求邁向世界一流,政府亦制定了相應的目標和政策,以提升大學國際地位。台灣擁有自由的學術和社會環境,也有實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學和大專院校,未來必須保持「外向」,深入參與 21 世紀國際化的大學世界,讓教職員和學生沉浸在廣闊的交流中。
6/4、6/5在清華大學與臺灣大學,由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聯經出版主辦,台北政經學院、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協辦,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柯偉林訪台系列,歡迎參與活動,詳情請上聯經FB活動頁查詢。
【清華大學場次】
時間:6月4日 (二) 19:00-20:30
主題:學術自由與大學治理:來自歐洲、美國與中國的啟示
Academic Freedom and University Governance: Lessons from Europe, America, and China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名人堂1樓(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