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看來,品味是一種主觀。不同的人對於咖啡會有各種偏好;明理之人也總能接納不同意見。然而,我要在此發表一個不容反駁的觀點:膠囊咖啡機是相當糟糕的產品,猶如萬惡的淵藪。之所以說它糟糕,是因為膠囊不可能做出美味咖啡;萬惡淵藪則是因為,這明明只是一種引誘消費的工業製品,卻硬要偽裝成工藝,更別提還會產出近70%的廢棄物。
讓我們先從一袋烘焙完成的咖啡豆開始討論。好的烘豆師會告訴你,袋子裡裝的是什麼類型的咖啡豆。若是配方豆,他們會告訴你其中混合了哪幾種豆子;如果是單品豆,則會給你更多詳細說明。好的烘豆師會告訴你這包咖啡是在哪裡烘焙的,並在袋上標明烘焙日期,而不是最佳賞味期限。但在膠囊咖啡上,你就看不到這些細節了。有些膠囊咖啡上會註記產地資訊,但相對少見。換句話說,你不會知道這些咖啡是什麼時候、在哪裡烘焙的,甚至不知是何時研磨的。
▲ 作者認為,膠囊不可能做出美味咖啡;還會產出近70%的廢棄物。(圖:資料圖庫)
也有些人認為,比起沖製一整壺咖啡,用K-Cup比較節省。但其實若要裝填1磅的咖啡,大約需要用到83個鋁製Nespresso膠囊,或57個K-Cup塑膠膠囊。沖泡完成後,每個空膠囊重量大約為咖啡粉重量的2⁄3,因此每沖泡1磅咖啡,就會產生大約285公克廢棄物。相較之下,向負責任的烘豆師購買咖啡豆,他們不僅會以可回收或可堆肥的袋子包裝,且通常願意支付比膠囊咖啡製造商更高的購買價格。
總而言之,膠囊咖啡機之所以誘人,純粹只是因為方便。廠商企圖塑造出一種想像,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身處美麗的精品店,享受著那其實很可怕的膠囊咖啡。並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只要按個鈕,就能輕輕鬆鬆喝到好咖啡,甚至直接取代與三五朋友造訪一間好咖啡館、品嘗手沖咖啡的美好體驗。但我們都知道,這並非事實。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藍瓶咖啡解密:從烘豆、萃取到品飲,引領全球第三波咖啡風潮的明星品牌;開業22週年紀念版》
【更多資訊請上《方言文化‧Babel Insid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