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式宿舍社區,是爸爸小時候長大的地方,也是一個受戴奧辛污染的地方,居民陸續搬走,現在房屋老舊,許多房子已不能住人,包括爸爸以前的家,但還有少數幾戶有人住,還留有一點生活氣息。這裡離市區很遠,但日式建築吸引很多人前來攝影或拍婚紗照。這邊的居民會餵養流浪貓,聚集許多貓來覓食,很多遊客會特地來餵貓咪,也慢慢變成一個貓景點。
▲ 日式宿舍社區居民會餵養流浪貓,聚集許多貓來覓食,很多遊客會特地來餵貓咪,也慢慢變成一個貓景點。(圖:東販出版)
這一區名為鹿耳門,是個靠海很近的地方,以前水溝裡還可以看到魚、螃蟹和海蟑螂,小時候根本不怕海蟑螂,牠們看到人瞬間竄到洞穴裡,像龍貓裡的灰塵寶寶一樣,覺得很好玩。小時候會在宿舍裡跑上跑下玩捉迷藏,最喜歡躲在像多啦A夢睡覺的壁櫥裡,壁櫥是紙拉門,不小心太用力還會戳破,地板鋪著榻榻米,踩起來涼涼的很舒服,還有香香的草席味。雖然沒住這裡了,但每年過年都會回來大掃除,幫忙擦地板與榻榻米,拿著抹布貼在地板上,抬起屁股往前衝再跑回來,就像電影會出現的片段場景。
有時翻以前的舊照片,找到爸爸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照片,跟他聊小時候的回憶,得知這個日式宿舍群裡,有福利社、理髮廳、圖書館、游泳池等,娛樂場所很齊全,也有日式澡堂,還有中山堂播放電影,想像他們的童年,好像很豐富、很單純、很快樂。
這樣的小村落,隨著時間累積與生活需求,雛形慢慢形成,但沒人居住的老舊木房也會漸漸老去,現在的它越來越老、越來越舊,連小時候可以踩著的榻榻米也因腐爛丟棄了,長大後發現這段回憶如此珍貴,也讓我有這樣的日式宿舍場景可以訴說。
▲ 消失的日式宿舍。(圖:東販出版)
我只是觸碰著前人的足跡,拼湊他們的故事,同時疊上一些我的兒時記憶。隨著歲月的累積,物件會慢慢斑剝,慢慢消失不見,感嘆時間正在慢慢流失。
時間的存在可以記錄,試著在圖畫上把游泳池畫出來,呈現當時純樸的生活樣貌,加上現在是貓的棲息地,並融入在畫面裡。
本文摘自東販出版《台南散步觀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