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里
蛤蜊的故鄉
藝術家 3D 彩繪展現鹽地小漁村魅力
「以前我們好美里是默默無名的小漁村,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踩踏!這裡什麼最多?就是蒼蠅最多!」嘉義布袋好美農漁產負責人鄭怡雯形容。
曾經無人聞問的小漁村,因 3D 彩繪而爆紅。2015 年 5 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動觀光,邀請藝術家曾進成於好美里打造立體彩繪地景,成為國內 3D 彩繪村的濫觴。
儘管各地瘋狂跟進,仍無損好美里魅力,每遇連假仍有 5~6 千名觀光客,迄今已累積逾 450萬人次來訪。
「老師的彩繪給了我們一把鑰匙,打開門才知道後面有這麼多東西!」鄭怡雯笑說。
嫁入好美里 20 多年的她,原在台北從事貿易工作,2015 年因不捨公婆年邁,決定放棄百萬年薪返鄉,從穿著高跟鞋的嬌柔 OL,搖身變為開貨卡搶收文蛤的俐落漁婦。
▲ 曾進成(右一)將好美里打造為 3D 彩繪村,7 年來已累積逾 450 萬人次來訪,如今更與鄭怡雯合力推動在地創生。(圖:布克文化)
▲ 鄭怡雯的蛤蜊 XO 醬取好美寮蛤蜊、布袋港蝦米、見龍里日曬菜脯,以及鹽地紅蔥頭、四湖蒜頭,將大海鮮美、鹽地甘味全炒進一罐醬裡。(圖:布克文化)
▲ 舊名魍港、虎尾寮的好美里,一窪窪的魚塭幾無邊際,是全台第二大蛤蜊產區,僅次於雲林台西。(圖:布克文化)
鮮挖文蛤、虱目魚滷肉燥
展現海味魅力
「蛤蜊嬌貴,海水太淡、水質太差、天氣太冷太熱都不活。」鄭怡雯說,公公守著魚塭 40 年,總為養殖、收成而擔慮煩憂。然而耗盡心力,收成價格竟全憑魚販決定,「一個老人家要去拜託人家提高價格,提高個 1 塊、2 塊也不行,看他那個背影……就會有些難過」,鄭怡雯忍不住哽咽道。
「如果回來可以盡一點點心力,賣出比較好的價格,是不是可以讓老人家舒心一點?」7 年前她與小叔陸續返鄉,但想組產銷班、合作社,卻都踢了鐵板:「老人家覺得要寫文書、用電腦很難,伊交給販仔,一次載走就好,幹嘛這麼麻煩?」
不僅如此,傳統漁鄉觀念保守,總認為婦人家「顧尪、顧囝、顧灶腳那口鼎」就好,讓鄭怡雯難以施展,一度當了 5 年的逃兵。「那時碰到曾老師(曾進成)找我幫忙一些行政工作,雖然薪水不多,但起碼讓自己從零又回到有收入的感覺。」
她隨曾進成團隊到各地進行彩繪,甚至遠赴對岸半年,想不到闖蕩多年再歸鄉,蛤蜊產銷竟是「一如既往」,仍由大盤商宰制市場。
那個打造「好美里是蛤蜊故鄉」的夢想,此時再度浮現,她更思考:「來看彩繪的人慢慢減少了,有沒有可能再翻轉一次,讓好美里重新啟航?」去年底,她在先生蔡榮豪支持下,邀集曾進成、好友兒子陳仕勳以及兩個小叔蔡榮豐、蔡榮龍集資成立「好美農漁產」,不只要將在地引以為傲的蛤蜊推廣出去,也要結合魚塭觀光發展體驗經濟,讓更多人走進好美里。
鹽地甘味「醬油、紅蔥頭、文蛤」
全炒進「海味 XO 醬」
只是創業第一關,竟是:「人家幹嘛要賣你蛤蜊?」鄭怡雯解釋,文蛤收成有週期性,只靠自家魚塭無法穩定供應,但魚販一次收走,根本找不到貨源。後來是透過幫忙雇工撈蛤的工頭報信,「清晨 5、6點趁著販仔還沒來,我趕快去載(買)回來。」
其次是蛤蜊保鮮期短,為延長銷售期、提升產品價值,她窮盡腦汁研發蛤蜊 XO 醬。取好美寮蛤蜊、布袋港蝦米、見龍里日曬菜脯,以及鹽地紅蔥頭、四湖蒜頭,將大海鮮美、鹽地甘味全炒進一罐 XO
醬裡,一推出即成爆品,更獲得 2021 年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產品競賽「最佳市場吸引力獎」。
另一款虱目魚滷肉燥,則是將虱目魚一夜干與三層肉爆香,加上北門紅蔥頭、布袋 70 年老舖「新來源」的醬油共同熬滷,「把在地食材作結合,形成低碳、安心、安全的產品。」
「很多人建議我們做直播,但是網紅這麼多,我們起步晚,根本看不到人家背影!」鄭怡雯苦笑,小漁小農沒錢買設備、下廣告,不如透過體驗教育告訴人家:「我們的蛤蜊有多好,虱目魚有多健康!」
魚塭五感體驗:
摸蛤蜊、搭竹筏、醬醃蛤蜊、祕境踏浪、聽浪濤
她規劃摸蛤蜊、搭竹筏、醬醃蛤蜊等遊程,「帶他們去祕境海邊,去踏浪、聽浪濤,順便帶到蛤蜊的生長環境,讓遊客親身去體驗,他們覺得不錯就會買。」
▲ 鄭怡雯(右二)將魚塭養殖日常變成獨特體驗,帶觀光客搭竹筏、摸蛤蜊,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造訪體驗時,也大讚新鮮。(圖:布克文化)
一路緩步前進,又遇疫情攪局,開業首月營收幾乎掛零,「我們3 人晾在那裡、沒貨可以包!」甚至不熟悉低溫宅配的包裝方式,屢遭客戶退貨,前後寄了 3~4 趟,根本是賠本生意。
直到 9 月在雲嘉南風管處協助下,她租下現址「好美船屋」作為DIY 與展售空間,加上疫情趨緩、人潮再現,「業績成長百倍!」
但營收並非鄭怡雯最在意的事,她自詡為「笑容的收集者」:找村裡老人來剝蛤肉、賺零花錢兼作伴聊天,為在地年輕人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同時提高蛤蜊價格、遊客玩得開心,讓來到好美里的每個人都能綻放微笑。
「過去蓋漂亮建築吸引遊客,都是曇花一現,我們的日常生活,才是最美的風景。」鄭怡雯說,建設雖然重要,但提升偏鄉軟實力,如協助推廣觀光、在不破壞大自然狀態下多一點曝光機會、更新創生者與居民思維等,對地方才有更大幫助。
她也認為,疫後觀光一定要走向深度,讓遊客以五感體驗土地,感受居民的生活模式才是大趨勢,「唯有人的熱情與溫度才有故事,也只有跟地方建立感情,才能真正感動人。」
她記得某次導覽結束,有個女生過來擁抱她,感謝鄭怡雯給了他們一次老友重逢般的暖心回憶。「做觀光很辛苦,但是當我們的熱情與心意,對方能夠接收到,你會覺得值得了!」曾經的低潮,瞬間獲得「補血」,這正是激勵她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地方好朋友
鄭怡雯
原在台北從事貿易工作,因不捨公婆年邁,2015 年返鄉照顧長輩,同時立志將在地引以為傲的蛤蜊推廣出去,也要結合魚塭觀光發展體驗經濟,讓更多人走進好美里。
認識好美里
面積:6.9 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約 400 人,65 歲以上長者約占 5 成
地理特色:舊名魍港、虎尾寮,境內有國家級濕地「好美寮自然生態保護區」。
本文摘自布克文化《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那些走讀、療癒、愛戀山海的光合之旅》
【更多資訊請上《讓我們布克在一起》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