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差不多到了三歲半左右,會慢慢從「不要!不要!」變成「為什麼?為什麼?」就是從一個地獄換到另一個地獄。如果爸媽沒有了解背後的原因,那孩子只是從很煩,變成很吵!
研究指出,孩子到五歲前,至少會問四萬個以上的為什麼。我看到研究時,心裡的想法是:為什麼研究員會去研究孩子說幾次為什麼?果然真的需要「十萬個為什麼」來應付孩子。
▲ 研究指出,孩子到五歲前,至少會問四萬個以上的為什麼。(圖:123RF)
孩子的「為什麼」有三種類別:求知欲、吸引爸媽的注意力、想挑戰權威。請見以下的分析:
第一種:求知欲
這種為什麼,就是真的想要知道答案。這是當孩子對某件事非常有興趣時,想了解更多,所以爸媽的回答就很重要。可以的話,爸媽用深層一點的回答方式,會讓孩子更快滿足求知欲。以下用簡短的對答為例:
「為什麼貓咪有毛?」
「因為貓咪會冷啊!」
「為什麼會冷?」
「因為牠們沒辦法穿衣服啊!」
「為什麼沒辦法穿衣服?」
「因為……」
「為什麼?」
若換成深層的回答:
「為什麼貓咪有毛呢?」
「因為牠們是用毛保暖呀,而且牠們是哺乳動物哦!就跟我們人一樣。但是牠們可以生好多寶寶。而且牠們有四隻腳,對不對?可以跳得非常高,但走路又沒聲音!而且是狩獵高手哦!」
「好!」
這樣有深度的回答,是一種先下手為強的概念。爸媽總是有很忙或覺得很煩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在早上、中午都問了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回答了,可是孩子到了晚上又問一樣的問題。爸媽要是遇到這種狀況,可以把問題丟回去給孩子:「你覺得是為什麼呢?」這樣不只可以讓孩子練習思考,也是有趣的親子對話哦。
第二種:吸引爸媽的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瘋狂的問為什麼,是因為覺得自己被忽略了。當他們問為什麼,你給了答案。他們又問為什麼,你又給一次答案。他們再問為什麼,你又再給答案……就陷入誰先崩潰的循環了。這時,可以暫停手邊的工作,觀察孩子需要的是「陪伴」,還是「答案」。不然最後會先搞到自己崩潰。
第三種:想挑戰權威
孩子會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吃飯?」、「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要睡覺?」這時候你回答了,他們還是會繼續問為什麼或說不要。因為他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要挑戰規範。孩子會挑戰你,不是因為他變壞了,有兩個可能性:
一個是,吸引你的注意;另一個是,人類傾向3。
因此,我們不用浪費太多時間回答他們,更不需要處罰。我們回答一次後,就以溫和堅定的口氣提醒他們:「寶貝,刷牙時間到了!」如果孩子不肯乖乖就範,使出同理不處理,堅持我們的原則。讓他們知道,哭鬧也是沒有用的。
3 人類傾向:蒙特梭利博士觀察到,人與生俱來擁有探索、挑戰、征服、適應環境的人類傾向。
教養悄悄話:三歲多時期的孩子,自我認同危機期與秩序敏感期尚未結束,爸媽真的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去面對。往往我們會失去耐心,正是因為不曉得孩子會做這些事情的原因。當我們了解他們的動機,再對症下藥,便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正向教養1000天真實生活:歷經挫折崩潰,拆解親子困境,教出自信、自律、快樂成長的孩子》
【更多資訊請上《方言文化‧Babel Insid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