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少子化海嘯襲擊,嘉義市卻逆風高飛,2022年小學一年級竟增加了十六班。
全嘉義市八所國中、二十一所小學中沒有明星學校,而是一校一特色,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亮點。例如:
- 南興國中第二校區「探索體驗學校」,讓孩子藉由探索體驗課程,得以突破自身限制,勇敢面對挑戰。
- 僑平國小設置「創客學院」,積極推動創客教育,讓孩子從實作中學習。
- 蘭潭國小以普及的天文教育及自動化天文台,成為雲嘉南地區推廣天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被稱為「嘉義市最接近星空的小學」。
這樣的教育成果,嘉義市如何辦到?
老天爺給的優勢
譬如鄰近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林森國小,一九三九年創校時,便是為了給林業從業子弟就讀。直到今日,校園中仍可見到鐵道,學生晨昏也會聽到林鐵的汽笛聲,校訂課程「認識百年的阿里山林業鐵路」特別有歷史和地理意義。
林森國小特色課程規劃從「閱見森鐵」開始,接著是「走讀森鐵」,給學生直接探索體驗的機會,包括到奮起湖老街訪問耆老、體驗道班工鐵軌枕木更換作業,坐著森鐵體驗沿途人文風光,進而產生公民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主動關注森林保育、爭取將森鐵列為世界遺產的行動。孩子們四處連署簽名,連阿里山林鐵處都承諾會將路線養護好,期待在林森國小學生的努力下,有朝一日阿里山林鐵可以躍上國際。
此外,坐落於玉山山腳下的嘉義市,還有著全台唯一一間以「玉山」為校名的中學──玉山國中。
玉山國中以帶領學生走向山林和玉山實際連結為使命,訂定「玉見名山」校本課程,「探索玉山」為課程主軸,每個年級都有目標:一年級到玉山登山口塔塔加麟趾山、二年級抵達玉山前峰、三年級登上玉山主峰。為落實大自然教室的理念,課程與各領域教學結合,設計植物辨識、高山沸點實驗、高山血氧濃度檢測、大氣壓力觀察、星象課程、旗語教學……,讓所學貼近生活。
至於位於嘉義市郊的北園國小,鄰近灌溉稻田的主要水源牛稠溪,加上校園周圍圍繞著翠綠廣闊的稻田,以跨領域為核心理念,訂定結合田園藝術與人文教學、環保、生活體驗及生命教育,發展藝術與生態特色教學的校本課程。
孩子隨著時節體驗耕作,插秧體驗學到「退後原來是向前」;收割時學習稻穗的謙卑,收割後更在田裡舉辦「稻香音樂祭」,以天地為幕席,在田中舞台表演太鼓、扯鈴、直笛、陶笛……,現場還設有茶席,由茶藝社學生擔任司茶人及茶侶,稻香佐以茶香,讓孩子對自身環境更有感。
從社區找特色
別以為只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有助於找亮點,在市區的學校,則發揮創意從社區找特色。
譬如嘉義市南門圓環旁的民族國小,學區內有「嘉義市廚房」東市場,學校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孩子找出傳統市場的競爭優勢、改造傳統東市場。學校特色課程以南門城美學新文藝復興,討論傳統市場轉型面臨的公民議題;高年級學生以科技資訊進行專題式(PBL)行動學習,討論東市場的食安及空氣汙染公民議題,進行新公民運動,成為嘉義市小學生公民參與的代表作。
至於二〇一五年將食育教育納入校本課程的興安國小,又是不一樣的特色。校方利用孩子在學校求學的六年時間中,希望能塑造他們的飲食品味。規劃知食(了解食物)、產食(小農夫學種菜)、惜食(不浪費食物)、佳食(烹飪課)、享食(飲食禮儀教育)六個階段,更在二〇二〇年進一步朝向深度美學發展。興安國小的食育教育社群除了自訂一到六年級十二套食育教案,在學校中應用,更發展出一套涵蓋低、中、高年級的食育教材,供全台國小使用。
港坪國小則發揮校園獨特環境優勢,建構一所「都市裡的環境生態小學」,校門前的小溪是生態教育最佳場域,港坪牧場的小羊舍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校園後側的蝴蝶園負責復育鳳蝶類蝴蝶,學生不只觀察蝴蝶,還要當稱職的「蝴蝶保母」,並以蝴蝶課程為基石,討論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至於位在嘉義市中心的北興國中,特色課程「興敬自然」,是將戶外探索融入環境教育和山野教育,從關懷嘉義在地環境為出發點,以校園鄰近的檜河、蘭潭筍寮步道為踏查場域,走出教室的學習引燃學生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情,提高對在地文化與環境的關注;課程中也帶學生攀登塔塔加進行黑暗體驗,運用五感的體驗式學習,建立創造力、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能力的5C關鍵能力。
以核心素養為亮點
不僅向外找靈感,從培養孩子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也能型塑出學校亮點。
百年老校大同國小,是嘉義市唯一一所設有美術藝才班的小學,利用學校豐富的藝術領域資源,將「大同三美」訂為校訂課程,強調沉浸式的美感教育;更以美術館概念美化校園,校園中大型裝置藝術、師生共同創作的作品隨處可見,多元的駐校藝術家課程將音樂、表演、美術跨領域結合成為必修的美感養成課。
至於嘉義市南端的南興國中,則從音樂活動出發。二〇一一年創立純銅管為主的管樂班,成為嘉義市行進管樂代表,在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擔任地主隊,提供學生表演的舞台。
南興國中還有全台少有的公立學校探索體驗校區,讓每一個嘉義市的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戶外探索教育;一大片原生種楊桃樹是生命教育的墊腳石,透過自然觀察,使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找到自己與校園、家園與土地,進而與這個世界的連結,最後再回歸到自我生命經驗的理解。
至於僑平國小,於二〇一七年設置僑平創客學院,以「科技領航、僑平智造」為校本課程,發展結合資訊、藝文、自然、生活科技、語文、綜合等領域的STEAM跨領域課程,有七間科學與科技主題教室讓學生可以在玩AR、VR、製作投石器中學習科學原理,實踐「做中學」。
嘉義市東區山仔頂坡地上的蘭潭國小,以普及的天文教育及自動化天文台,成為雲嘉南地區推廣天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被稱為「嘉義市最接近星空的小學」。校本課程以包括天文教育發展在內的自然領域教學為主,讓天文變得有趣、生活化、富感情,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蘭潭國小也利用四季星象和天文變化舉辦星空Party,開放給對天文有興趣的學生及民眾參與,由校內學生擔任解說員,是最好的學習成果展。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 試閱 教出影響未來的孩子:幸福嘉義市教育核心素養》
【更多資訊請上《天下文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