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需要時,父母照顧你,現在只不過是換成他們需要你罷了。
「親子角色互換」可不是什麼虛構的故事,這件事勢必會發生,而且過程很難熬。回想一下當你成年準備離巢時,爸媽內心的掙扎。他們心中想必悲喜參半:悲的是小寶貝(就是你)再也不需要他們了;喜的是終於把孩子扶養成一個能自立自強的人(也終於可以不用每天看你光著屁股在家裡走來走去)。
當你與父母的角色互換,現在必須由你來照顧父母時,又是另一番景象。親眼目睹父母的健康與身體機能衰退令人煎熬,若你想全程陪伴他們走過晚年,卻又不希望自己精神崩潰,那就得勤做深呼吸,並把重心放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上。
首先,帶父母做一次全面健康檢查。困擾父母的是可控的慢性痼疾嗎?或者他們已經病入膏肓,所剩的時日已然不多?無論你面臨的是哪種情況,都需要先蒐集下列資訊,擬定一套計畫。
▲ 「親子角色互換」可不是什麼虛構的故事。首先,你帶父母做一次全面健康檢查。(示意圖:Netflix)
醫師與照護
現在你已學會如何整理通訊錄裡的醫師名單,請為你的父母如法炮製,但做法稍有不同。
管理醫師是一項複雜的任務,一些醫師的專業領域可能重疊,你的目標是「不要讓他們指使你的父母無謂地兜圈子」。例如,你必須確認每位醫師要求的測試都沒有重複。如此一來,就能替你和爸媽省下不少時間。
請列出一張醫師名單,由你親自管理,並與提供照護服務者共享。(倘若此照護人員熟悉現代科技,你也可以選擇共享電子檔。)一般來說,只要提供紙本足矣,上頭的聯絡人應該不多,但每位都相當重要。
除了醫師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家族、護理、輔助生活的聯絡人?要叫救護車時得聯絡誰?還有除了你之外的接送司機嗎?請一併列入名單。
藥物與治療
醫生為現代人開立的藥物種類相當繁多,數量更是隨病患的年齡不斷增加。《華盛頓郵報》(TheWashingtonPost)曾引用過一篇研究,研究內容指出,在65∼69歲的人群中,有25%的人須服用至少五種處方藥,而在70歲的人群中,比例更是飆升到46%。
實際上,替另一個人管理處方箋藥物,很容易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業餘藥師,且一旦搞錯劑量,就有可能引發不良反應,但偏偏你又沒得選。
為確保爸媽按時吃藥,並讓眾人同步更新用藥情況,你更得做好規畫,以下為建議步驟。
▲ 為確保爸媽按時吃藥,並讓眾人同步更新用藥情況,你更得做好規畫。(示意圖:資料圖庫)
●詳細列出須服用的藥物清單,非處方箋藥物也要列入。
●列出藥局的名稱或送藥服務聯絡人資訊。
●列出開立藥物的醫師姓名,別忘了將醫師列入聯絡人清單。
●列出用藥指示,包括頻率、時間、需不需要隨餐服用等,以及其他要求。
●列出補充藥盒的指示,以免藥物用盡時不知如何處理。
建議大家將這些資訊製成電子檔,因為更新手寫紙條相當麻煩,別人可能看不懂你的筆跡;紙條也可能在照護人員的交接過程中遺失。
如果你是負責處理藥盒(按天、按週或按月補充)的人,可以設定手機提醒,或是下載藥物應用程式。如果你因故需要別人來接手(這是一定會發生的),務必委託不會出錯的人來處理,並把指令列印出來。
除了藥物,你可能還要處理醫療設備或特殊照護的問題,請將細節一併記錄在文件中。文件內容可包含飲食說明、運動或物理治療療程、測量胰島素的時間、清潔導管的方式,以及翻身時間表,避免褥瘡。
*提示:盡快將過期的藥物丟掉,以免有人不慎讓患者服用過期藥物。
預約看診
預約看診可說是照顧年長親人時,最令人頭痛的環節,因為你必須按照別人的計畫行事。
例行看診相對而言較為好辦,例如每月健康檢查或洗腎,你必須注意的是臨時出現的看診需求,或是必須重新預約看診時間,如果看診的專科醫師行程永遠滿檔,那就更麻煩了。想必你也不希望親人錯過看診預約,或發現平常負責看診的醫師接下來幾個月都被訂滿,最後只能跑到急診室處理一些根本不急的問題。
但說實在話,想要百分之百掌握父母預約看整行程有點不切實際,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掌握幾項最重要、也是爸媽最重視的看診預約,並全程陪同。如果你的情況不允許隨行看診,那至少要在看診時間過後,打通電話慰問父母的病況。
健康保單
以下我們會以最短的篇幅帶過這部分,因為這類話題如果講得太久,會讓原本健康的人變得不健康(編按:為符合國情,以下內容已經過改寫)。
●父母購買的主要健康保險是哪種?是全民健保?還是私人公司的健康保險?
●父母是否有另外購買補充性的健
康保單?
●申領給付的方式為何?
若父母僅有固定單一的收益來源,要確保每一張帳單都按時付清可沒那麼簡單。較常見的情境是你以為你已付清某筆款項,實則不然,於是你只好拿起電話與對方爭辯收費標準。建議大家以整理自己密碼的方式,管理父母線上健保相關帳戶資訊,這樣或許能稍稍減輕管理帳單的壓力。
如果爸媽老後難相處
目前已在照顧父母與親人的你,在讀完以上文字後,心中可能浮現下列獨白:「真是躺著說話不腰疼!我爸媽快把我逼瘋了!他們根本就不聽我的建議,也從不按照飲食計畫吃東西,每天只會跟我抱怨醫生怎樣怎樣,然後不按時吃藥……。」
我們懂你的難處,紙上談兵自然是再簡單不過。「人」是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往往會讓最完美的計畫翻車,所以我們才會請大家放寬心,僅專注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上,並堅持到底。無論你有多灰心,都要謹記一件事,那就是接受照護的人,本身通常也感到心灰意冷。別因為父母失去了年輕時的活力,就把他們當成不懂事的孩子看待,這樣只會惹他們生氣、對你發飆,除非他們染上的疾病嚴重到讓他們無法自理生活,否則爸媽的生活應當還是由他們自己主導。
在此建議大家,每當你被爸媽氣到想狠揍枕頭出氣時,請想想你為何要這樣照顧他們。你以為他們年輕時很享受整夜無法安眠,只為了定時起身給你餵奶嗎?你以為他們喜歡在你違反門禁時間時破口大罵嗎?當你有需要時,父母照顧你,現在只不過是換成他們需要你罷了。
另外再加碼分享一個觀念:若爸媽老後需要長期照護,還請大家不要輕易向公司提出辭呈,否則經濟、精神、身體方面的負擔將不斷增加;工作及照護都必須兼顧,才是正確選擇。以下是長期照護爸媽的幾個重要原則。
●照護不是病患優先,你得把自己擺第一。若生活只剩照護,人就會變得膽小、與社會脫節。當長照患者往生後,你又該如何是好?為此,考量未來才有出路。
●兼顧工作和照護,問題不在「能不能」,而是「要不要」。誠實向公司回報困難,你才保得住飯碗;勇於求助,也許就能得到支持,甚至成為他人諮詢的對象。
●耗費體力的照護請設法外包,不但省力,還能維持患者尊嚴。
●照護者最大的任務絕非「照顧」,而是營造有利的「照護環境」。
首先想想,你要怎麼做才能無後顧之憂?不必獨自埋頭苦幹,把身邊所有能伸出援手的人(通常是同住家人)都拉進來陪你作戰。其次,永遠別跟錢過不去,第143頁的內容可幫到大家,還請積極尋求更多補助。
各式醫療文件
有長者照護經驗的人肯定很納悶:為何我們不提預立醫囑、生前遺囑或醫療照護授權書等文件?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三階段守護你的財富,留給家人永恆的遺愛,而不是遺憾或遺恨》
【更多資訊請上《方言文化‧Babel Insid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