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人偶陪恐慌症阿嬤
七十歲的施阿嬤入住專責病房後,護理師透過監視器看到阿嬤神情緊張、躁動不安,在病室內走來走去、喃喃自語,只要見到護理師,就問什麼時候帶她回家。她不時咚咚咚敲門,想開門發現打不開,曾兩次拿湯匙破壞門鎖。原來阿嬤失智又有恐慌症,待在密閉空間會非常焦慮。無論醫護人員如何安撫,都無法讓阿嬤情緒穩定下來。
詢問家人後得知,阿嬤其實不難「哄」,只要有人陪,即使不說話,阿嬤也能安心。起先護理長陳美慧送一隻絨毛兔寶寶玩偶進去陪阿嬤,但收效甚微,後來陳美慧靈光一閃,做個假人陪阿嬤吧!
醫護人員用氣球、隔離衣做材料,先拿好多氣球充飽氣,一個當頭,其餘的塞進隔離衣當身體,做出充氣人偶。感染科主治醫師邱勝康在人偶的臉部畫上五官,大夥再為人偶戴上髮帽、口罩、手套、鞋套,外觀看起來跟平日全副武裝進病室的護理師無異。
「做出這個人偶,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邱勝康說:「喜的是問題好像解決了,憂的是怕送進去阿嬤會嚇到。」沒想到「人偶戰術」奏效,當醫護人員把人偶夾帶進入病室讓它坐在病床邊,阿嬤並未察覺有異,「可能因為每個醫護人員的裝扮都一樣,從護理站的監視器螢幕其實看不出來是假人,就覺得是一個比較胖的護理師坐在床邊。」
等到大夥離去,病室內只有阿嬤跟假人時,阿嬤看到房裡有其他「人」在,果然情緒維持穩定,也願意配合治療,直到順利出院。
「其實充氣人偶一、兩天就會消氣,必須重新打氣。」陳美慧說。後來阿嬤也知道那不是真人,但還是接受假人的陪伴。有時護理師為消氣的人偶充氣,阿嬤還會幫忙。
搶救?放手?
「今日凌晨三點鐘我又醒來,因為想起在我手中死去的一位病人而哭泣。」這是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二○二一年五月底寫給院長趙有誠的訊息。到現在,想到這位鄭大哥,蘇文麟還是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蘇文麟回憶,六十歲的鄭大哥在疫情爆發後,因感冒症狀持續近一週,看診後不見好轉,又出現呼吸急促、喘的症狀,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到臺北慈濟醫院篩檢,採檢結果是陽性。當時他的血氧濃度不到百分之六十,與正常應高於百分之九十四相比,已屬於心肺極度缺氧的狀態,醫護人員立即展開搶救,插管送至加護病房。但他的血氧濃度一直拉不起來,新冠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病情極不樂觀。
「麻醉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乃至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都著裝進加護病房協助,隨時準備為大哥接上葉克膜。」蘇文麟緊急打電話詢問當時居家隔離的家人,是否同意為鄭大哥接上葉克膜維生,也說明根據歐美經驗,這種情況下使用葉克膜,存活機率大概只有一成,他們表示要與在美國當醫師的女兒討論。
▲ 「搶救?放手?」即使已是資深醫師仍然難以抉擇。(圖:資料圖庫)
幾分鐘後,蘇文麟接到回覆:全家討論後,決定不放置葉克膜急救,把醫療資源留給更有機會存活的病人。電話中,蘇文麟從哽咽到痛哭失聲,沒有辦法說出一言一語安慰家屬。身為醫師的他,想的是竭盡所能搶救垂危的生命,但家屬思考的卻是將有限資源留給其他更有機會存活的病人。
「鄭大哥處處為人著想。」蘇文麟回憶,就醫前鄭大哥因身體不舒服與太太分床睡,怕傳染給太太;決定到醫院採檢時,身體已經非常不舒服,但他不願麻煩家人載送,心想住家離醫院不遠,戴好口罩就自己走到醫院。那時因疫情大爆發,人心惶惶,醫院篩檢站擠滿等候篩檢的人潮,鄭大哥強撐病體安靜排隊,而生命垂危時,家人秉持鄭大哥為他人著想的個性,做出艱難的決定。
「搶救?放手?」即使已是資深醫師,蘇文麟仍然難以抉擇,對於逝去的生命無法釋懷。
喜迎十個新生兒
臺北慈濟醫院在二○二二年的疫情中,至六月上旬,已陸續為十個確診孕婦接生,如同前一年在疫情中為確診孕婦剖腹或接生一樣,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都令醫護團隊振奮不已。
其中有個孕婦在懷孕三十九週時,和兩個女兒同時確診,母女三人一起住進專責病房,只有爸爸陰性居家隔離。但媽媽在病室裡「一打二」太累,因此由爸爸來陪病照顧兩個女兒。原本媽媽心想,快解隔了,可以回家待產,沒想到羊水破了,護理長何佩柔立即打電話向產房求助,請產房派人來接走臨盆的孕婦。
已經有兩寶的爸爸還是很緊張,想陪太太生產,兩個女兒超齡的說:「你去幹嘛?生小孩而已,媽媽又不是沒經驗。」但拗不過爸爸,女兒們無奈擺手說:「好啦,讓他去、讓他去!」有趣的對話,讓一旁的護理師都忍不住笑出來。何佩柔拿一套隔離衣給爸爸,產房人員帶他走防疫通道、搭防疫電梯,再走產房的防疫通道到產房外,完成他陪產的心願。
「小寶寶出生後的狀況要第一時間掌握。」婦產部產科主任張銀洸說。生產前婦產科即先照會兒科醫師,在孕婦出現產兆轉至產房後,產科與兒科的醫護人員便會換上全套防護裝接生,寶寶出生後兒科馬上接手照護,「最棒的是新生兒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和四十八小時兩次採檢,都是陰性,排除被媽媽垂直傳染的可能。」張銀洸說。每一個寶寶都平安健康,就是接生團隊最好的禮物。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
【更多資訊請上《天下文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