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規矩從哪來?
筵席禮儀的依據
筵席禮儀作為特殊聚餐儀式,可不能隨隨便便,它與人們對於「禮」的認識理解是緊密相關。在《周禮.春官》提到:「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 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這段話對於理解中國古代筵席禮儀,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古代的宴饗者對筵席禮儀十分重視,將筵席看作是「禮」的一種表現形式,宴以成「禮」,「禮」 以成宴。
為什麼筵席禮儀要依據「禮」來規範確定呢?因為「禮」的原則,源自於人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而產生的觀念。當我們的祖先對大自然的變幻迷惑不解,因此崇拜天地日月,順從四時變化,主張處事要用《易經》說的:「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筵席禮儀作為特殊聚餐儀式,可不能隨隨便便,它與人們對於「禮」的認識理解是緊密相關。(圖:pixabay)
據此制定了「禮」的基本準則, 依照《禮記.禮運》提到:「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 以日星為紀。」古人認為「以天地為本」,則人世間的一切事理皆可說明。因此, 古代筵席禮儀列其位、定賓主、序尊卑都以此為重要依據。
一、依照天地安排坐位――列其位
我們的祖先認為,筵席的列位之法應該依照「依天地而合其德」,那麼什麼是「德」呢?《禮記.鄉飲酒義》有詳細的解說:「俎豆有數曰聖,聖立而將之以敬曰禮,禮以體長幼曰德。德也者,得於身也。故曰: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聖人務焉。」
這就是說,人的「禮」只有通過學習之後,實踐在自己身上,才能稱為「德」。
加上「依天地而合其德」,顯示出天地在人們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依天地──天有春夏秋冬四時,地有東南西北四方,四時、四方搭配出筵席列位,《禮記.鄉飲酒義》又繼續說:「四面之坐,象四時也。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嚴氣也,此天地之義氣也。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也,此天地之仁氣也。主人者尊賓,故坐賓於西北,而坐介於西南以輔賓。賓者,接人以義者也,故坐於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於東南,而坐僎於東北,以輔主人也。」
祖先認為,筵席的列位之法應該依照「依天地而合其德」。(圖:pixabay)
出於尊崇天地,筵席四位的設立「象四時」,讓四方四時各有其象,各有其意, 用其意來定其位,這是中國古代筵席列位之法的重要依據。
二、主人、賓客怎麼坐? ――定賓主
中國古代筵席除了宮廷筵席、家宴之外,都有主人、有賓客,這是形成筵席的重要因素。人是筵席主要的組成,除主、賓的主客體之外,還有設立副位。比方說, 《禮記.鄉飲酒義》提到:「鄉飲酒之義,立賓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日月,立三賓以象三光。古之制禮也,經之以天地,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 政教之本也。」
古人把筵席中的賓主之設及其副位之列,提高到「政教之本」的高度,足以說明筵席上主、客體的重要地位。主、客體各代表不同的禮儀對象,因而筵席上確定各自的位置依禮而行,符合「以天地為本」的原則。
三、長幼尊卑排排坐――序尊卑
禮的尊卑上下在筵席中表現非常突出,無論是宮廷盛宴,還是家庭便宴,席位都有嚴格的尊卑次序,根據這嚴格的次序,來安排與會者各自的席位,即為序尊卑。
古代筵席席位的尊卑次序,除了用「以天地為本」來確定賓主介僎之位,有如上述外,還會以當時人們崇尚目標為依據,或以爵(官位大小),或以德(品行), 或以齒(年齡),或以親疏關係訂定貴賤尊卑,以安排筵席的上下左右席位。在《禮記.祭義》中說:「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 周人貴親而尚齒。」貴德、貴爵、貴富、貴親均為不同時期,不同人民崇尚的不同標準,儘管千差萬別,但有個唯一的準則──尚齒,這個標準是歷代共同承許的。
尚齒,崇尚年長者,進而尊老、敬老、養老,「以長為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個尊卑次序的基本原則,屬於世代相襲,成為筵席禮儀中一個基本規矩, 古代筵席中的「養老禮」、「千叟宴」以及它的尊卑次序、座位排列,都說明了這一點。
本文出自 出色文化《回到古代請吃飯:從平民請吃飯,到皇帝被請客!古代吃飯的禮貌是什麼?請客又有什麼樣的講究?「吃」出來的中國史》
【更多資訊請上《出色文化》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